破解订单农业毁约难题
今年夏天,一场涨价毁约风波把某地硒砂瓜送上了风口浪尖,也引发人们对订单农业中交易违约事件的关注。
因为天气原因,某地硒砂瓜售价一路上涨,有部分瓜农不顾有约在先要求随之涨价。对此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瓜农有违诚信,也有的人认为在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情况下,瓜农追求更高利润情有可原。
作为一种“先找市场后生产”的产销模式,多年来,订单农业既帮助了大量农户顺利对接大市场,也让不少企业有效规避了农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双赢效应明显。但订单农业履行中的毁约现象也并不少见,破解这一难题是推动订单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从实践看,订单农业执行过程中,双方都存在毁约的情况。订单农业毁约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原因是诚信意识缺失,一旦市场交易条件发生变化,就随意违背协议。市场恶性竞争也可能导致毁约。一些企业在农产品收购中,临近上市季故意抬高价格,吸引已有订单的农户出售农产品,诱发毁约搅乱市场。
此外,违约维权难度比较大。我国农业种植集中度不高,农户分散、金额不大,交易方与违约方交涉成本相对较高。重重困难下往往不了了之,给人即使毁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感觉。
毁约必然带来损害。对收购商而言,前期的仓库、运输等成本无法收回,后续还牵涉一系列与终端零售商相关的违约;对农民来说,不仅当季农产品可能“血本无归”,甚至会失去未来的市场。
破解毁约难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诸如,可以尝试改变零散农户对接收购商的模式,发挥农业协会或合作社的作用,通过农协或者合作社负责拓展和维护市场销路,进行价格协调,有效降低市场风险;还可以延伸乡村产业链,构建产供销一体化运营模式,利用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店直接对接消费者,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此外,还可以引入政府机构或者保险公司作为订单合同的第三方担保人,确保订单执行和违约赔付,也可探索农业订单风险基金,对于违约受害方或者因严格执行订单而面临市场波动风险的经营主体给予适当补偿。
优化合同内容也是要考虑的因素。一方面订单合同要明确双方权责,提高定金价格,让违约方付出高额成本;另一方面,也可给订单合同添加灵活定价条款,商定加价或降价收购情形,以提高履约率。
诚信社会建设仍然在路上,与信用知识、诚信文化和市场规则相关的宣传活动仍需加强。应使各方认识到只有遵守合同,才能维护自身利益,实现长期收益最大化。同时,依法打击违约涨价、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切实维护农产品价格平稳,保证良好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