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视觉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秀美巢湖

文/本报记者 梁 睿 图/本报记者 赵 晶

◀8月29日,高铁列车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驶过。今年4月,湿地修复三期工程成功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案例并向全球展示。

▼8月30日,游客在位于巢湖北岸的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游玩。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统筹推进环巢湖湿地保护工作,着力绘就“水绿交织、清新明亮、城湖共融”的和美包河生态画卷。

◀8月30日,肥东县长临河镇南淝河入巢湖口,游客在欣赏落日美景。

▲8月30日,技术人员在肥东县长临河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巡检。

▶8月29日,肥东县长临河镇临湖南苑安置小区就业车间,退捕渔民在加工电子产品。自巢湖全域实施禁渔以来,当地积极拓展就业岗位,让退捕渔民转产后的生活稳得住、能致富。

▼8月30日,安徽省巢湖管理局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人员在分析水质数据,为精准科学治污提供技术支撑。

▶8月29日,肥东县长临河镇十八联圩生态湿地,管护人员在清理水生植物。

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兼具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保障供水等重要功能。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巢湖大堤罗家疃段考察。他强调,要坚持生态湿地蓄洪区的定位和规划,防止被侵占蚕食,保护好生态湿地的行蓄洪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巢湖治理是系统工程,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思路,安徽省围绕“一湖两带八区”流域生态格局,实施巢湖流域“山水工程”。合肥市以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为抓手,实施“碧水、安澜、富民”三大工程,通过点线面结合、内外源统筹,突出工程治理,补齐生态基础设施短板。2021年,合肥市“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入围国家“十四五”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截至今年7月底,该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105亿元,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达950平方公里。湿地修复、水源涵养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超额完成绩效目标,巢湖重现水清鱼跃的生态,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如今,巢湖水质稳定在Ⅳ类,部分时段达到Ⅲ类水平,创下自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成绩;巢湖蓝藻现象减少,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环湖湿地面积近100平方公里,生物多样性持续增加,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数量逐步增长。今年4月,“安徽省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案例并向全球展示,美丽的巢湖正成为安徽一张亮丽的名片。

2024-09-09 文/本报记者 梁 睿 图/本报记者 赵 晶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00896.html 1 <p> 秀美巢湖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