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持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
逐绿前行谋突破
日前,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主题的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福建省三明市举办,会议发布了福建生态省建设25年重要成果。以约占全国3%的人口、1.3%的土地、3%的能耗,创造了全国4.3%的经济总量;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39项改革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23项生态文明领域改革成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肯定……这一组组数据,生动反映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立足“山多海阔”的地域特征,坚持走生态优先、陆海统筹的绿色发展道路,让绿水青山有“颜”更有“值”。
福建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福建全省森林面积1.21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5.12%、连续45年居全国第一位;全省森林蓄积量达8.07亿立方米;已建成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358处,总面积达1538万亩,形成较为完整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福建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旭东表示,通过林改,福建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山下转向山上,在2005年底已基本完成7500多万亩集体商品林明确产权、确权登记任务,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有效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截至目前,福建累计培育各类林业新型经营主体1万多家,实现明晰产权基础上的适度规模经营,累计完成林权流转2400多万亩。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从2002年的636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7651亿元,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在三明,当地创新“两山”转化有效途径,201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林票改革试点,为林业发展引入更多社会资本,林农林企可用其向金融机构以合格抵押品的形态申请贷款,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今年7月26日,三明市林业生物资产票据(林票2.0)首次市场化交易在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顺利成交。南平市创新林木采伐“放管服”改革,科学制定人工商品林采伐年龄,人工杉木和松木用材林主伐年龄均调整为21年,允许人工商品林近熟林抚育采伐;全面实行小额采伐告知承诺审批制度,林权所有者申请采伐人工商品林蓄积不超过30立方米的,取消伐区设计、伐前查验等程序,简化审批手续。龙岩市在福建全省首创森林碳汇赔偿机制,推动受损森林资源从传统“补种复绿”直接修复,拓展为林业碳汇损失赔偿全面修复。
林改赋予了农民更多的生产资料。林改后,福建通过引资入林,大力发展林竹生产加工业、木本油料、花卉苗木、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有力促进林区经济发展。生产要素的激活,有力推动山区林农涉林收入逐年提高,一些主要林区的农户从林业发展中获得的收入已占家庭收入的一半左右。持续打造20个系列400多个品种的笋竹产品;加快培育竹空间、竹代塑、竹机械、竹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的龙头企业;引导竹加工企业向普竹板、重组材、竹家具、竹工艺品等终端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连续22年举办永安笋竹文化节(竹博会)……在三明永安,当地依托丰富的林竹资源,实施竹产业“主攻二产、拓展三产、带动一产”的发展策略,持续深化林业改革发展,加速竹产业集聚,完善竹产业链条,成功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
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表示,福建将坚持防治并举、逐“绿”前行、向“新”奔跑、普惠共享,让福建生态的主色调更美、含碳量更低、创新力更足、民生味更浓,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