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研学游如何实现“研学优”

□ 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秀峰

今年暑假,江苏如皋长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暑期非遗研学体验活动。图为非遗风筝传承人杨志兵为学生们示范板鹞风筝制作工艺。徐 慧摄(中经视觉)

今年暑期,研学游市场热度不减。飞猪平台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研学游相关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超60%;大众点评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北京研学一日游、研学夏令营等相关旅游产品搜索量同比分别增长180%和177%。研学游火热的同时,一些重游轻学、价格虚高的现象时有发生。问题如何破解?怎样才能让研学游实现优质发展?

市场规模大

据企查查数据,国内现存研学相关企业3.48万家。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达1469亿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3000亿元。

近两年,不少旅行社、教育培训机构等纷纷推出研学游项目。同程旅行酒旅事业群主题游负责人郑坤明表示,今年旅游市场研学游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价格逐渐回归理性,众多旅行社纷纷加入研学游市场的竞争。在研学游产品中,名校参访、博物馆游览和科普教育等主题深受欢迎。在目的地选择上,北京依旧是最受欢迎的研学目的地,紧随其后的是上海、贵州、内蒙古、宁夏和云南。新疆研学游市场在今年暑期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作为集研究学习与旅行体验于一身的校外活动,研学游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欢迎。记者在走访国家自然博物馆、北京天坛公园等景点时,不时会遇到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学团队,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

来自辽宁锦州的张冰告诉记者,今年暑假,她儿子参加了一个国际科学节的研学游,4天时间里,参观多国主题科学展览、百变科学表演秀等,还有不少互动活动。孩子表示学到很多知识,以后还想参加研学游。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吴若山认为,研学游以“研”为核心驱动力,“学”为明确目标,“游”为实践载体,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自然延伸,不仅满足了亲子出游的多样化需求,更深度融入教育元素,使得旅游体验更加丰富多元。

随着研学游市场扩大,公益性质的研学游活动也越来越多。据悉,7月20日至8月31日,北京市属公园准备了丰富的暑期科普游园活动和公园科普夏令营,利用科普馆、科普小屋等科普场所,邀请园内相关专家及资深科普老师,策划适合青少年的特色科普营日和科普体验活动。除了北京,其他地方也组织了不少公益性研学旅游活动。如安徽省文旅厅联合全省16市推出暑期研学旅游优惠政策和公益活动,江苏省文旅厅推出10条文博场馆研学游精品线路等,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不是“旅游+”

作为旅游与教育融合产生的新业态,研学游具有较强的综合带动作用,不仅能够辐射推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发展,还能够带动户外服装、科教用品、旅行保险等行业生产销售,进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研学游发展,有利于打破单一的景区景点旅游模式,在全域优化配置资源,有效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目前,各类研学游产品种类众多,有“历史文化+研学”“红色旅游+研学”“文博场馆+研学”“体育+研学”“科普+研学”等。郑坤明介绍,随着产品种类增加和预订平台多样化,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消费行为也更加理性。比如,家长们在选择研学产品时,更多考虑平台的规模和信誉。除了关注产品安全性,家长们还非常关注产品内容的深度、研学形式的多样性等。

山西东方丝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研学负责人张冬冬表示,在研学游产品选择上,家长们不仅关注研学主题是否有深度内涵,还关注项目是走马观花还是深度互动,是长途奔波还是有张有弛。同时,对于研学导师在教育、导服、心理和陪伴方面的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期,北京市根据12345市民热线投诉和网上反映,指出当前未成年研学团队游市场主要存在主办方和承办方错位、虚假宣传、货不对板、价格虚高、安全管理不力、研学课程标准缺失6方面问题。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也有“研学游”“低价游”欺骗诱导暗藏陷阱引发的相关投诉上榜。

多位受访专家向记者表示,研学游本质上是“研+游”,其中,研学是指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游只是一种形式和载体,但目前很多研学游本末倒置,由“到此一学”变成“到此一游”。

张冬冬认为,现在一些亲子研学产品打着“定制”名头,实际却是旅游。很多是导游带领家长和孩子游览景区、逛博物馆。这些研学淡化了教育性和实践性,严格意义上讲,只是观光游,并不能算研学游。如果研学游教育属性降低,和普通观光旅游相比,就会让人感觉价格虚高。这些研学产品影响了消费者对研学的认知、认可。

规范是关键

社会各界对研学游的要求不断提高,但一些产品和服务显然还没有跟上,吐槽的声音也不少。不少从业者认为,尽管当下研学市场存在一些问题,但家长们对于高质量、有意义的优质研学游,依然保持高度的热情和期待,市场潜力巨大,亟待治理行业乱象,推动研学市场健康发展。

针对现在经营主体鱼龙混杂、研学游名不副实等问题,张冬冬表示,主营研学游的企业和机构可以考虑对研学游组织者、带队者开展定期、专业的素质水平培训,加大研学产业从业人才培养和储备力度,强化人才专业性。同时加大与专业机构合作,让各行业专家加入,参与研学课程设计。

吴若山指出,消费者在选择研学产品时,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安全问题,他们希望研学游机构能够提供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孩子在旅行过程中的安全。此外,产品的教育性、性价比和个性化需求等问题也是重点考虑的因素。

吴若山建议,一是加强监管和准入制。教育、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加强对研学游市场的监管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提高研学游机构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二是推进课程化建设。研学游机构应根据研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兴趣等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计划、目标和标准。通过课程化建设,确保研学游活动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实际效果。三是注重体验和互动内容的打造。研学游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和互动。通过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和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四是加强合作与资源共享。研学游机构可加强与博物馆、科技馆、高校等单位的合作力度,通过深度合作和资源共享,共同开发具有创新性和教育价值的研学产品。五是促进建立第三方评价考核制度。目前,我国研学游行业缺乏客观、有效、明确的课程评价机制,质量高低难以评定,需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2024-08-28 □ 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秀峰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300152.html 1 <p> 研学游如何实现“研学优”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