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挑大梁”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离不开产学研的密切合作。企业作为最活跃的创新力量,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新时期企业更好发挥创新主力军作用指明了方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学研究范式呈现出大科学、大工程、大协作等特点,创新组织的体系化特征愈加明显。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破解科技经济“两张皮”现象、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加迫切需要企业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科技和产业之间互融互通的桥梁纽带,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
企业要勇于“唱主角”。企业是创新创造的生力军,需充分发挥“答题人”作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前瞻布局新赛道,在更多的产学研任务中成为主角,提升自身在创新决策、科技项目组织等方面的话语权。同时,应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合作关系,面向产业需求、共性问题,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贯通式转化。
企业要积极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目前,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多由高校院所或政府主导,企业主导的情况较少。立足全球前沿科技竞争新动态和产业发展新趋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企业尤其是科技领军企业需瞄准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瓶颈,紧密联结多元创新主体,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验室、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信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多方协同联动、融通创新的创新联合体。
企业要着力构筑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不同创新主体,考核评价导向不同,利益诉求也不同。完善的利益分配和风险控制机制是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企业应统筹兼顾各方需求,以创新贡献率为标尺,明确界定责权利,探索通过成果权益分享等方式合理分配创新成果。同时,要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共担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容错率。
眼下,我国正处在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期待更多企业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挑大梁”,与各类创新主体一道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