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长一“条”湖

□ 王 毅

中亚地区深处亚欧大陆腹地,号称“世界上距离海洋最遥远的地方”。但同时,这里又遍布湖泊,仅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湖泊就有大约2000个,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大型湖泊则有60个以上。在这些湖泊之中,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巴尔喀什湖是最引人瞩目的一个。

巴尔喀什湖之所以有名,主要得益于两大特点:

其一是形状。从空中俯瞰巴尔喀什湖,真是又细又长的一“条”湖。尤其是,如果将发源自天山山脉、经伊犁河谷一路奔腾向西、注入巴尔喀什湖的伊犁河,与湖区连在一起看,几乎很难辨别出哪里是河,哪里是湖。

其二是水体。巴尔喀什湖所在区域较为干旱,炎热的夏天以及充足的日照使得湖水大量蒸发,在这样的环境下,巴尔喀什湖按理说应该是个彻头彻尾的咸水湖。湖的东半部分确实如此,但西半部分却完全不一样。由于湖西密集分布着7条河流,尤其是伊犁河为巴尔喀什湖带来了近八成的淡水,巴尔喀什湖的水体被一分为二,西淡东咸,“一湖两水”也成为巴尔喀什湖的又一个标签。

巴尔喀什湖对于哈萨克斯坦至关重要。巴尔喀什湖景区网站显示,巴尔喀什湖流域提供了哈萨克斯坦22%的水资源和42%的水力资源,养活了约全国五分之一的人口。

在历史上,巴尔喀什湖一直因淡水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中亚民族的目光。最早有记录的来客是古斯基泰人,时间大约是公元前7世纪。在这里,古斯基泰人发展出了一种比匈奴文明更加古老的游牧文化,部分史学家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庞大游牧文明系统的祖先”。

在此后上千年的岁月里,巴尔喀什湖流域一直处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织发展的状态。直至20世纪中叶,阿克达拉大渠等引水工程建成投用,农业开始呈现压倒性优势。根据记载,短短几年间,巴尔喀什湖沿岸尤其湖东南岸伊犁河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耕地面积就迅速扩大到5.7万公顷,棉花和水稻产量随之剧增。

细长如弯月的形状和曲折悠长的湖岸线赋予了巴尔喀什湖大量优质港口。早在20世纪30年代,这里就建起了诸如布鲁拜塔尔港、布尔柳托别港等数十座湖港,可以停靠多种吨位的轮船和驳船。这些船只将巴尔喀什湖沿岸的城市联系在一起,以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也兴旺起来。

除此以外,巴尔喀什湖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1928年,由苏联地质学家米哈伊尔·鲁萨科夫率领的列宁格勒地质勘探队抵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发现这里富含优质铜矿,值得大规模兴建铜冶炼厂。很快,当地采掘和冶炼业也发展起来。

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脉络,有三重优势加持的巴尔喀什湖沿岸应该早早发展出大城市,然而并没有。因为,被远在300多公里外的阿拉木图“截和”了。

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1965年,为保障大城市用水,苏联开始在伊犁河中游建设卡普恰盖水库。经过4年的修筑,卡普恰盖水库于1969年建成,并于次年开始蓄水,巴尔喀什湖的水位随之持续下降,湖水面积也明显缩小。

对巴尔喀什湖沿岸城市来说,更糟糕的消息是,受制于水量下降,当地三大优势产业中的两个遭受了重大打击。一方面,农业区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导致农田退化;另一方面,因为河流挟沙能力降低,大量泥沙沉积下来,堵塞了河道,水体载运能力也明显下降。

相较之下,铜矿采掘和冶炼业就幸运多了,不仅产业本身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而且伴随着铁路大动脉的贯通还迎来了数十年的繁荣期。

进入21世纪,哈萨克斯坦加强了对巴尔喀什湖沿岸及伊犁河三角洲的生态治理,重拳整治水体污染问题,巴尔喀什湖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为支持生态旅游业发展为新的支柱产业,哈萨克斯坦将整个湖区纳入国家旅游发展规划中。尤其是自2020年以来,当地政府不仅完成了卡拉干达至巴尔喀什公路的翻新和巴尔喀什机场的扩建升级,还修建了7处旅游度假区以及大量疗养设施。对此,当地旅游部门有关负责人乐观地表示,新建成的巴尔喀什湖旅游区有望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创造2亿美元上下的经济价值。可以预见的是,命运多舛的巴尔喀什湖距离下一个“高光时刻”不远了。

2024-08-11 □ 王 毅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9212.html 1 <p> 好长一“条”湖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