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
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 赋能经济创新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法治建设为目标、以培养新时代复合型法律人才为宗旨,积极响应“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号召,大力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落实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根本任务,赋能经济创新发展培养时代新人。
出实招 夯实铸魂基础
扎实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赋能经济创新发展是高校育人的重要任务。华东政法大学固本培元,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出实招,在推进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同时,构建“三圈三全十育人”工作体系和全面系统的课程思政体系,努力提升学校的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夯实高等教育赋能经济创新发展的基础。
2023年,华东政法大学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推进多科融合、凸显特色,开展开放协作,努力构筑高质量学科发展平台,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学科交叉研究中的“骨干”定位,为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法治人才服务。
华东政法大学作为一所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建有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研究基地、校大学生思想动态大数据研究中心、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国际航运与海商法研究中心、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目前,学校已经顺利召开“中国法治战略高端论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华政论坛”“伟大建党精神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等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学校引导带动青年学者以坚定的政治立场、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化研究主题,坚持以科研支撑教学、以教学辅助科研,努力培养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赋能经济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华东政法大学充分发挥学校与司法实践部门之间良好的互动联系,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联动机制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工作模式,推进在线课程思政教学平台和“一带一路”法律大数据平台建设,举办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观摩活动。培育新时代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队伍,助力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塑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远大理想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下实功 紧抓铸魂阵地
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在理论中浸润成长是高校育人的应有之义。学校守正创新,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下实功,不仅向学生讲授系统的法学知识、经济学知识等专业知识,而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信念塑造、价值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化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认识,增强学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自觉,成为赋能经济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学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成功入选首批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深化“大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学校开设沉浸式法治文化课程,通过“讲台—舞台—讲台”的新颖教学方式讲述党的法治实践历史。学校运用网络信息资源、红色育人资源等建设虚拟教研室,打造智慧育人的数字化教学体系,实现“大课堂”“大平台”与“大师资”体系建设,带领学生走到具体的社会生活中、走到所在的城市环境中,切实感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可喜成就。将高校课程思政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更为有效融合,真正意义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
见实效 强化铸魂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挑战中成长是高校育人的必由之路。学校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大思政”实践育人功能,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堪当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见实效。
学校牵头开展形式多样实践教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校内、校外实践教学资源融合新机制。学校先后成立“一带一路”高端经贸法律人才实践基地、沂蒙红色文化理论实践调研基地等多个实践基地,开展了“大学生倾听老兵口述党史”“我国营商环境调研”等多项师生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校地教育资源优势、推进校地融合发展,提升新时代法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每年定期举办“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法治中国与经济发展”等主题的夏令营、研习营活动。通过学术讲座、导师见面会、优秀校友交流会、优秀营员选拔等活动,为大学生搭建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增进广大青年学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学习热情和研究兴趣。
学校坚持将理论和教学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实践,多渠道、多形式、多面向开展理论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赋能经济创新发展。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海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讲大赛、“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红途学苑百节大思政课和百场精品活动等,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黄一玲)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