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
山西产业经济是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全国原煤生产空间集中度明显提升、能源保障任务加重背景下,山西自觉服务全国大局,不断夯实能源原材料及其他中上游产业基础,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山西以资源型经济转型、构筑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为战略指引,以中高端制造业为核心,不断推动经济摆脱对煤炭的“两个过多依赖”,形成以传统产业为支柱性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数字经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发展的制造业体系。
同时,山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迫切性也日益凸显,其在发展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能源产业与培育布局新产业上“两头兼顾”的经济格局,在短时期内仍不会改变。这就要求山西在新旧交替中,做好战略节奏把控,保持强大的兜底保障能力和发展韧性,还要先立后破,不断提升产业体系的高级化、多元化程度,不断建立经济体系的新平衡,顺畅跟进全国的现代化步伐。
总的来看,山西需要把握好几个战略性关键点:一是建好支撑未来发展的“池子”。从全国一盘棋的视角看,包括能源产业在内的山西传统产业仍具有发展的窗口期。要珍惜机会,充分发挥我国幅员辽阔、种类丰富的能源组合优势,发挥超大市场的对冲优势,力争让传统产业为山西的现代化建设和转型贡献更多支撑力量。二是换好适应变革、转换角色的“鞋子”。传统产业要增强产业弹性,如煤炭的柔性生产、煤电与新能源的兼容发展等,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行业韧性,要穿好可以随时在赛道上变化节奏、加速前行的“跑鞋”,适应震荡波幅加大的整体性变化。三是延伸好对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梯子”。山西产业体系的高碳特征非常明显,但置身于全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先从高碳产业延伸,培育发展出适应低碳要求的下游产品,如氢能重卡等产品,然后依托产业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逐渐过渡到全产业链的低碳、零碳,这条路已经可以看到“隧道尽头的亮光”,是适合山西的路子。四是搭好通向未来产业的“跳板”。营造好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成本、保持能源经济的低成本优势,重视和培育企业家精神,再铸山西经济的繁荣和辉煌。
(作者系山西省社科院研究三部部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