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护航电动自行车安全
近日,《南京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江苏省首部全面规范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的政府规章,针对电动自行车销售、使用、停放、充电、回收报废等各环节涉及消防安全的问题,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眼下,电动自行车已成为我国交通体系的一环,据工信部数据,目前,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突破4亿辆,市场需求还在持续增长,已成为市民日常通勤出行工具和快递外卖等行业的生产工具,具有经济、便捷、环保等优势。
不可忽视的是,电动自行车在生产、销售到使用环节,还存在多种安全隐患。比如,一些地区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存在产品质量不过关问题,一些商户存在非法改装、违规使用的情况,特别是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违规充电引发火灾事故,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些安全问题需要一盘棋、全链条系统治理,促使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各尽其责,确保电动自行车行业安全健康发展。
严格把好质量关是治本之策。电动自行车发生事故,涉及多个环节,核心问题在于电池和车体质量,难点问题在于违规改装。各地可在《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指导下,因地制宜制定和出台电动自行车地方性技术标准,进一步明确准入门槛和质量标准,同时,制定管理细则,明确管理主体,强化电动自行车安全生产和全流程管理,堵住劣质产品流入市场通道,防止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违规改装。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对电池和其他主要部件的安全设计与质量控制,在充分考虑现实使用场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产品设计、优化生产工艺、加强出厂检验等,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标准和可靠性,从源头降低乃至杜绝电动自行车的风险隐患。
创新监管方式是关键之举。数字化、智能化是实现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监管的有效方式,应鼓励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建立数字化追溯系统,有效杜绝改装加装行为,避免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各地可以加快布设规范化的智能充电桩,推进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全覆盖,解决飞线充电、违停等问题。建立健全电动自行车安全制度规定,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效率,加大对销售不合格、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处罚和整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例如,南京市建立统一的电动自行车赋码管理系统,通过采集电动自行车整车编码、电动机编码、蓄电池等核心零部件信息与《电动自行车产品合格证》核验一致后,生成唯一可识别的二维码,从而实现“一车一池一码”可追溯管理。
增强全民安全意识是重要一环。电动自行车安全须常抓不懈,需要相关部门、社区物业和广大居民树立严格管理、安全使用意识,各地可开展常态化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提醒,帮助居民算好“便利与安全”这本账,提升居民安全意识。引导广大电动自行车用户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科学合理使用电动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