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科技创新要兴粮稳产

胡丽娜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引领作用,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粮食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持续增强产业转型升级优势,有助于推动粮食产业走上提质增效“快车道”。

产业强,粮食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科技兴粮”“人才兴粮”等的推动下,以科技创新促进粮食产业发展成绩显著,特别是在耕地总量刚性约束凸显的情况下,科技创新赋能粮食单产成为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达13908.2亿斤,比上年增产177.6亿斤;粮食单产389.7公斤,每亩产量比上年提高2.9公斤。同时,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幅改进,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稳步推进,优粮优储水平明显改善。

一系列政策先后出台,确保了我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2022年3月份印发的《“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和人才发展规划》提出,深入实施科技和人才兴粮兴储,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国务院不久前印发的《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明确,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些规划、方案,彰显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有助于我国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主导权。

不过,当前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科技创新引领粮食产业转型内生动能仍需加强,相关科研领军人才尚显不足,高水平、专业型粮食行业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等。对此,应多措并举,向科技创新要兴粮稳产。

一方面,增强粮食产业人才汇聚效应,不断开创“科技兴粮”“人才兴粮”新局面。壮大粮食产业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领航粮食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端化粮食科研队伍,也涵盖熟练掌握先进生产资料、基础知识牢、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新农人。加大种业、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的攻关研发力度。集成推广“五良”融合等探索性实践,推动粮食产业从规模扩张向量质齐升转变。

另一方面,强化相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数字化背景下政产学研用协作新模式,提高粮食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并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技术开发、推广与应用,形成一批跨区域、覆盖全产业链的粮食技术创新联盟。

2024-07-29 胡丽娜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8470.html 1 <p> 向科技创新要兴粮稳产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