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装”不简单
不久前,可口可乐公司通过官微宣布,上新可口可乐、雪碧和芬达3款产品的“口袋瓶轻装”,其卖点是包装小巧,甚至可以放入裤兜里。为推广这款新品,可口可乐公司还专门策划了一场City walk活动,首站设在深圳南头古城。
乍看之下,一个饮料品牌推出小包装似乎不是什么大事,但从设计的角度看,意义可能就不太一样了。尤其是其推出者还是工业设计界顶级“玩家”可口可乐公司。其于1915年推出的弧形瓶,在百余年间持续霸榜各类设计评选,被业界评价为“‘流体包装’最完美的设计”“史上经典的包装之一”;此后其还推出多款成功的瓶身设计,并多次引起业界风潮。
可口可乐此时推出“口袋装”究竟出于何种考虑?这一切还得从最经典的弧形瓶说起。
起初,可口可乐与其他品牌的饮料一样,采用的也是直上直下的瓶身设计。当时,美国饮料消费市场刚刚兴起不久,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并不多,可口可乐作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在同业竞争中几乎没有对手。不过,随着夏天的到来,可口可乐的销量开始下降。原因与口味无关,而是与商家销售方式有关。
在那个冰箱尚未普及的年代,很多零售店都会在自家门口放上一个大箱子,里面装满冰块,再将各品牌的饮料一并“埋”入其中。从满满的冰块当中挑选饮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为了方便,很多消费者会随手从箱子中抄起一瓶饮料直接结账,而不会刻意翻找特定品牌,可口可乐的品牌优势就这样被冰块“稀释”了。
为应对这一问题,可口可乐专门举办了一场瓶身设计竞赛,要求“哪怕蒙上眼睛,消费者也能在触摸到瓶身的第一时间分辨出哪瓶是可口可乐”。弧形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一众设计中脱颖而出。
事实上,辨识度强仅仅是弧形瓶的一个特点。此后,它又经历了多次迭代,逐步具备了更多优势。
比如,方便抓握。按照现在的说法,弧度设计是人体工程力学的范畴,不过当时的学术水平显然还没有达到今天的高度,所以可口可乐采取了更直来直去的方法——找消费者直接上手实验,并据此不断改进。
又比如,视觉增量。相较于垂直瓶身设计,弧形设计更容易利用视觉错觉,给消费者以量大价廉的感觉。
还比如,线条优美。关于弧形瓶的流线型设计灵感,业界素来有许多种说法。比较有名的一种认为,其灵感来自于可可豆的豆荚,并参考了《大英百科全书》里的豆荚照片为创作素材。
显然,“人靠衣装马靠鞍”的老话同样适用于产品。包装虽然仅仅是产品的“外衣”,但其价值并不仅限于颜值,甚至可以对产品本身产生不小的影响力。以此角度来观察可口可乐近来推出的“口袋装”,自然也不会是简单的一时兴起,而是公司针对变化的消费市场作出的营销调整。
近年来,随着健康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人开始有意识地控制糖的摄入量,并养成了运动的习惯。这对于可口可乐这种含糖饮料却算不上好消息。对此,可口可乐不断寻求改变,在推出迎合健康理念的无糖版饮料获得成功后,深谙包装设计之道的可口可乐公司,再次希望通过“设计”来寻求进一步的市场突破。
比如针对那些既关心健康问题,但又不喜欢无糖饮料的摇摆型消费者,小包装便更容易吸引他们。毕竟从摄入量出发,“小一点”“更小一点”往往能够成为他们说服自己“放纵一下”的好借口。
另外大多数运动达人或多或少遇到过随身带水的困扰,尤其是对当前热门的City walk等有氧运动爱好者来说,带水这件事儿更加烦人,没有地方可以存放,只能带着水壶四处打卡。这时,比起“笨重”的水壶,小巧轻便的口袋装便显得更加“贴心”,也因此更具市场吸引力。
而且,小包装还有助于企业提升盈利能力。一方面,相较于家庭装,小包装更为精致,包装溢价更大;另一方面,小包装也不会挤占原有的家庭装、普通装的市场,而是在已有消费场景之外开拓了新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讲,“口袋装”同时契合了新消费趋势、抓住了新消费心理、挖掘了新消费市场,可谓一石三鸟。
除此以外,“口袋装”还暗合了设计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悖论——很多很棒的设计恰恰因为太实用、太好用,反倒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让人感受不到设计的存在。表面上看,它不过就是普通瓶装饮料的缩小版,若不花时间仔细思考它,人们很可能都无法联想到设计这个词。但实际上,它确实是设计的成果。
“口袋装”会是可口可乐又一个成功设计吗?在不久的将来,市场将公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