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区——
互联互通带来全新发展机遇
6月30日,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通车,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再提速,也为位于深中通道东侧门户区的深圳市宝安区带来全新发展机遇。
作为深圳市的产业大区、制造强区,宝安区拥有近100万家经营主体、5万多家工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229家,总数连续7年稳居全国区县第一;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161家;9163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五星级工业互联网领域产业示范基地。欣旺达、鹏鼎等一批企业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应用试点,英飞源储能超充系统、汉诺医疗体外膜肺氧合仪(ECMO)等一批企业技术全球领先。
“深中通道将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升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推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成为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深圳市宝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立德表示,深中通道通车后,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从目前约120分钟缩短至30分钟。宝安区将充分利用深中通道建成通车的契机,大力发展数字化产业,推动制造业向新型工业化转型;进一步开放应用场景,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实现珠江口东西两岸共同发展。
“近百万家经营主体在宝安区集聚发展,形成了产业的森林、集群发展的生态,成为宝安区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力量。如今,宝安区正实现工业和服务业‘两翼齐飞’。”王立德介绍,宝安区工业加快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迈进,传统产业不断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未来产业加快布局。2023年,宝安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59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服务业实现超常规发展,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收3877.37亿元,增长31.7%,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88.4%。今年1月至5月,宝安区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553.5亿元、同比增长21.96倍,规模远超2023年全年总和。宝安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是42.5%、57.5%,形成了“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碧兴物联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是宝安区数字化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曾多次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担当重任。记者在碧兴物联公司展厅看到,基于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运用,能有效实现水质达标考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应急预警报警等功能,为各领域精细化监管、风险防控等提供高效决策支持服务。
“基于物联网感知层及大数据领域的自主技术开发,公司可提供涵盖数字海洋、数字农业、城市数字化管理等领域,从感知层到大数据应用处理分析等维度的软硬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碧兴物联公司总裁方灏表示,宝安区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布局,公司将依托宝安区的产业优势,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扩容的大背景下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碧兴物联公司所处的汇智研发中心是宝安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区域。据深圳市宝安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商运营部部长、汇智专精特新总部基地负责人张航欧介绍,作为广东省内首个专注于专精特新企业的总部基地,目前汇智研发中心已成功吸引了60多家优质企业入驻。其中包括11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0多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今年产值预计超60亿元。深中通道的开通将为两地经济联动、产业协同发展搭建坚实桥梁。未来,园区将积极探索“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促进深圳、中山、江门等地的经济联动与产业资源互补。
王立德表示,宝安区将发挥前海政策优势,大力发展产业金融,特别是货币金融、融资租赁服务、供应链金融等金融业态。同时,宝安区将充分利用好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深中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大铲湾国际港口码头等优势服务大湾区,进一步壮大实体经济的物流“筋络”,促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实现“买全球、卖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