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有能力应对息差下行压力

本报记者 苏瑞淇

近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2024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报告》认为,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或进一步放缓,银行业经营压力可能愈发明显;中国银行业将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重视风险管理,夯实资本基础,持续做优做强。

过去一年,中国银行业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作出了贡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此前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去年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未上市股权等多种途径实现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接。截至去年末,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为19万亿元。其中,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超3.8万亿元,投向绿色债券规模超2500亿元,投向区域发展、扶贫纾困等专项债券规模超1100亿元。

据了解,多家银行纷纷出台措施,推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国银行持续开展千岗万家稳岗扩岗专题活动,提供涵盖授信服务、就业撮合等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企业纾困减压、稳定就业。招商银行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推出多种普惠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融资需求。兴业银行推出矿山复绿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和排污权抵押贷款等创新产品,支持工业企业减污降碳,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针对业界普遍关心的“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是否见底”这一热点问题,中国银行研究院专家进行了分析解读。

“总体来看,中国银行业有能力应对息差进一步下行压力。”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邵科认为,为保持净息差基本稳定,夯实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但在期限结构上可能存在差异,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可能相对较大。同时,商业银行将稳妥有序控制高息存款,通过强化存款服务以及场景建设,积极吸纳低成本的活期存款沉淀。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2024年主要发展趋势,《报告》认为,银行业将持续助力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规模增速将与经济复苏节奏保持一致,全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增速预计将维持在10%左右的较高水平。在经济增长目标下,预计各类政策灵活适度,形成合力,为银行存贷款规模增长提供宏观基础并奠定行业盈利基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速预计将进一步放缓,不良贷款率指标有望延续下降趋势。经济复苏将持续夯实商业银行盈利基础,“以量补价”的整体逻辑依旧成立,商业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具有一定保障;外源性资本补充将在股东增资、发行永续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定向发行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得到进一步夯实;整体资本充足率将稳中有升。

金融数据真实反映经济实质至关重要。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随着近期银行业持续规范手工补息,部分企业过去“存贷双增、低贷高存、虚增套利”的模式难以为继。金融数据主动“挤水分”,排除虚增部分后,将更加真实、效率更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将更加有力有效。

2024-07-15 本报记者 苏瑞淇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7704.html 1 <p> 银行业有能力应对息差下行压力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