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长城脚下

张 毅

盛夏时节,置身榆林城北红山顶镇北台,环顾四野,但见墩台巍峨,林水相映,尽显厚重生机。

“形如宝塔,呈正方梯形,内夯黄土,外砌砖石,共分四层,逐层递收,总高30余米,占地5056平方米。”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保护中心镇北台文管所所长贺泽说,镇北台是明朝“隆庆议和”与“和平互市”的产物,也是“汉蒙一家”与开创边关和平环境的历史见证。镇北台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在长城沿线历史遗迹中,是目前留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军事观察哨与指挥台,因而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台”,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称长城遗址“三关一台”。

位于陕晋内蒙古交界的陕西省榆林市,长城遗迹丰富,拥有秦长城、隋长城和明长城,总长度逾1500公里。面对如此丰富的长城资源,榆林先后出台“长城保护管理办法”“长城保护行动方案”,推出了“六个一”长城保护长效机制等多项制度举措。

“保护好才能展示利用好,长城巡查与监管平台、68个长城保护工作站和305名长城文保员构成了榆林长城保护的网格化格局。”贺泽说,“我们建立起‘专职保护员+村民兼职文保员’队伍,在镇北台段,每人每月至少巡查4次并加大投入,通过无人机、视频监控等不断完善和提高对长城遗址的巡查保护效率”。

今年53岁的邵思齐是一名长城文保员,主要负责长城镇北台4段至7段巡查工作。6年来,他用脚步丈量着镇北台周边的每一寸土地,“我住在长城脚下,就得保护好它,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干下去”。

从4人发展到100多人,来自榆林长城保护志愿者协会的“长城人”遍布当地有长城遗存的6个县区,用自己的热情守望着长城。

走进由志愿者协会创立的榆林长城主题展馆,700平方米的空间展陈着近万件与长城相关的图片、书籍和文物等。长城羊毛毡墙贴、镇北台陶瓷摆盘、榆林长城36营堡拼图等50多种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展馆累计接待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开展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研学活动100余次,各地来参观学习的游客累计达5万余人次。”在榆林长城保护志愿者协会发起人高秋燕看来,宣传、展示的唯一目的就是“活态利用”——“要让历史文化遗迹发挥时代功能”。

“长城是一部巨书、厚书、大书,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把长城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唤醒带动更多人参与长城保护。”谈及发起志愿者协会的初衷,高秋燕说,协会培养的长城专业讲解员通过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将保护长城、传承弘扬长城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还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长城的故事。

2024-07-14 张 毅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7685.html 1 <p> 住在长城脚下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