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鱼儿穿梭、飞鸟停驻,野兔、小麂间或跃入眼帘……走进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华润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湾里制造基地,宛如步入森林公园。生产车间内,机械臂此起彼落,原材料在密闭管道中传输,废水、废气被集中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置,各条智能生产线正全力开“跑”。
“这个智慧车间只需要10余人,同等产量的传统车间却需要近200人。”基地总经理钟志坚介绍,在生产运营过程中,还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改进工艺主动节能降耗,并对中药渣等废料进行资源再利用。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记者在江西省调研采访时发现,走绿色低碳与智能制造之路的企业,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发展循环经济、壮大绿色能源产业的例子,还有很多。
走进位于宜春丰城的格林循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批批废旧家电被“喂”入自动化设备中破碎,经过AI分选、造粒等一系列工序,“脱胎换骨”成炙手可热的新材料。“我们每年要回收废旧塑料、家电10万多吨。”格林循环集团董事长秦玉飞说,公司生产的可再生塑料颗粒,广泛应用于家居、汽车等行业。
记者在景德镇金绿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一块块造型多样、质感十足的新型绿色建材,竟是由固体废弃物制成。“这种新材料非常轻,并且具有防水、隔热、保温的功能,被广泛运用在建筑装饰等领域。”景德镇金绿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薛俊东说。
园区、企业、厂矿、车间……“变废为宝”的绿色“魔法”,每天在上演。
来到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韶口乡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成片的太阳能光伏板组成巨大的蓝色“保护伞”,源源不断产生绿色电能,“伞下”水域中游弋着成群的生态鱼。三峡新能源万安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方海说,项目每年可发电1.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4万吨,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9.7万吨。
行走在赣鄱大地,记者发现,作为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的绿色生态,正不断催生发展新优势、新动能,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
“这些年,江西出台全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产业链现代化‘1269’行动计划,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赋能产业链群绿色低碳发展;出台全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为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法治‘护航’。”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江明成介绍,江西绿色低碳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生产方式加快形成、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位于新余市的中国宝武新钢集团是老牌钢企。近年来,新钢集团抢抓机遇向“新”而行,按下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快进键”。
在新钢集团硅钢集控中心,钢卷生产工艺缩短50分钟,集中操控和协同管控功能强大;在物流管控中心,铁运量提升28%以上,运输信息实时掌控,用车工单自动派发……目前,新钢集团各条产线上活跃着100余台工业机器人,建成2个全智能运行的“黑灯工厂”,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正成为江西创新发展的主战场。目前,全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已达225家,上云上平台企业数突破30万家,智能化管控设备超5万台(套)。
传统产业“添绿”的同时,江西省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倍增发展,持续壮大电子信息、航空、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规模,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制造业。
近年来,赣州依托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加快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助推稀土资源绿色化和高值化利用。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齐涛说,“利用稀土新材料研发海上风电设备,发电能力将提高20%,节约永磁材料10%以上”。
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国家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组件产能约占全球的4.5%。作为园区龙头企业,晶科能源N型Tiger Neo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100GW。“100GW组件意味着,每年可生产清洁能源电力约130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亿吨,节约标准煤约5252万吨,相当于植树约70.2亿棵。”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加丰说。
随着一批新兴产业的崛起,江西产业结构持续向好。2023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28.1%,较“十三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优,又带动江西工业用能结构持续优化。全省制造业高耗能行业用能占工业比重稳定在50%左右,较“十三五”初期下降9个百分点。
培育壮大绿色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我们力争到2026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中向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全面建立,形成不同类型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样板,探索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可学习借鉴、可复制推广的首创性标志性制度成果,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取得显著成效。”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前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