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战略稳步实施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稳步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国城镇人口从2012年的7.22亿人增加至2023年的9.3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3.10%提高至66.16%,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显著。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户籍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城市落户门槛大幅降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下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35个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上城市落户限制不断放开放宽,大多数实行积分落户政策的超大特大城市已实现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超过1.5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居住证制度全面实施。累计向城镇非户籍常住人口发放居住证超过1.4亿张,居住证上附着的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项目不断增加。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扩面提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对非户籍常住人口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或政府购买学位就读比例超过95%,公共卫生、文化体育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综合承载力逐步提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加速构建。我国城市数量达691个,京津冀、长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19个城市群承载了全国75%以上的人口,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城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部省市县四级城市管理组织架构基本形成,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城市治理中的运用持续加强。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镇化成果人人共享。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向制度接轨、质量均衡、水平均等的方向迈进,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建立。2023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66亿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进一步延伸,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6.5%,农村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12年的2.88持续缩小至2023年的2.39。
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既有利于拉动消费和投资、持续释放内需潜力,也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要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等短板,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作者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