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澎湃动力

本报评论员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党中央关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等一系列部署,为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

当前,我国已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的目标,可以说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步入下半场。要看到,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城镇化建设仍有较大差距,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的差距还有待缩小,整体城镇化率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差距意味着潜力,缩小差距的过程也是释放潜力、提升动力的过程,继续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基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突出以人为本,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首要任务。多年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以年均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1000多万人口进入城镇。与此同时,我国目前仍有1.7亿进城农民工和随迁家属尚未在城镇落户,有序推进这部分人群市民化将是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要突出以人为本,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的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加快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突出补齐短板,壮大县域经济是重要支撑。县城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载体,也是连接工农、融合城乡的纽带。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以县域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发展,因地制宜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推动同质低效产业园区整合升级,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近年来,我国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迅猛,县城要主动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加快交通互联互通建设,强化产业分工协作,有效提高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

突出城乡融合,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内在要求。在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利于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形成更大规模的发展增量,也有利于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合理配置,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安全保障水平,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城镇化发展程度越深,越要求乡村同步前进,真正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回首过去,中国城镇化的高速推进,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展望未来,新型城镇化战略已全面实施,它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续写新的华章。

2024-07-03 本报评论员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7106.html 1 <p>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澎湃动力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