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至今,海峡论坛已经连续举办16届——

扩大民间交流 深化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李万祥 李思雨

“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这是近日举行的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的主题。本届论坛主会场设在福建厦门,由两岸86家单位共同主办,包括主论坛以及基层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四大板块50项活动。“7000多名台湾同胞跨海而来,掀起两岸民间交流热潮。首次参加论坛的台胞新面孔超过一半,‘首来族’和台青占比再创新高。”在6月26日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朱凤莲表示,这充分表明民进党当局阻挠限制两岸交流不得人心,充分彰显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

作为两岸民间最大规模的交流盛会,2009年至今,海峡论坛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无论两岸关系多么复杂严峻,论坛始终风雨无阻,未曾间断,已成为促进两岸各界广泛交往、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通过“一年一会”,两岸同胞走近走亲,厚植情谊,在深化融合发展中期盼未来更加光明。

产业合作前景广

如今,很多台胞在大陆投资兴业,选择以科技赋能农业振兴乡村,推动两岸产业合作。

在浙江金华,台胞卢国峰、张园园夫妇借鉴台湾精致农业经验,创办了“两岸农业科技产业园”,并在水果种植园大棚采用“锁热蓄能膜”,让水果生产保持优良品质。在四川凉山州,台胞林春福创办冕宁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科技+农户(贫困户)+基地”模式,帮助农户实现土地分红和打工双收入。

作为本届海峡论坛的活动之一,在第七届两岸基层治理论坛上,来自海峡两岸的300多名基层民意代表和相关界别代表围绕“科技赋能智慧乡村”主题开展深入交流。

台湾高雄里长联谊会主席刘启芳表示,“台湾目前面临着人口成长衰退、都市集中化以及城乡发展失衡问题,所幸通过数字科技赋能以及区域创新的推动与普及,让我们能串连起城乡高度差异化的需求,建构出以人为本的创新应用生态,弥平城乡落差”。

“最新农业技术,可提升产量且维护环境生态平衡。”福建金门马祖地区建筑师公会理事长陈泽修认为,综合鱼菜共生、科技农业、光电绿能技术,再通过建筑师规划出一个新型的农业工厂,使用科技手段达到环境友好的目的,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新农村。

“我们期望科技赋能,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基石,为乡村生态建设注入新活力,改善环境,促进乡村繁荣。”上海华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台湾投资商廖文泰认为,智慧乡村生态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手段,肩负推动绿色、智慧、可持续发展的使命。

福建省去年新增台资企业2100多家,实际利用台资规模70多亿元人民币。本次海峡论坛,从金融、科技到中医药发展、大健康产业,两岸同胞热情参与,共绘融合愿景。

“我来自台湾,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台企在大陆上市,为台胞提供证券理财服务。”金圆统一证券台资服务中心副总监袁玉菁非常看好大陆市场前景。她在与台企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到,许多台企投资者并不清楚大陆的相关政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台企提供了方便。他们在了解相关政策后,进行企业全球布局,进一步把部分工作扎根在大陆。”袁玉菁说。

青年携手显担当

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青年。越来越多台湾青年跨越海峡勇敢逐梦,展现着两岸青年携手同心、共谱复兴的使命担当。

“从内蒙古的沙漠浩瀚到黄山的峭壁劲松……年少的我,震撼于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这些经历为我后来在大陆创业埋下了种子。”心擎医疗(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台湾青年徐博翎回忆起小时候第一次来到大陆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徐博翎自小便被父亲教导,未来一定要回到祖国大陆发展。博士毕业后,他毅然带着海外前沿技术回到苏州,加入科技兴国的行列。2017年,秉持着“为人类生命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感,她创立了心擎医疗,并带领团队在人工心脏研发领域取得多项创新突破。

从儿时梦想来大陆发展到如今扎根苏州生活工作,徐博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两岸一家亲”的真情实感。面向未来,她呼吁更多台湾青年把握时代机遇,积极参与两岸融合发展。

去年9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闽台两地开展棒垒球等青少年特色体育项目合作。在此背景下,“福建海鲨”棒球队应运而生。

作为全国首支“两岸联合组队”棒球队,球队共有21名运动员、4名教练员,其中有2名教练员和6名运动员来自台湾。就在上个月的中国棒球联赛(成都站)比赛中,“福建海鲨”获得中国棒球联赛首胜。

来自台湾的球队主教练曾华伟说,“在棒球比赛中,只有从本垒出发,再回到本垒才能得分。所以棒球是一项从家出发,再回到家的运动。我们不仅是比赛的冠军,更是两岸融合的总冠军”。

来自厦门大学的球队教练涂伟龙表示,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会有更多两岸联合篮球队、联合足球队。到那时,不仅是文体交流,更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体交融。

如今,不少两岸青年在追梦、筑梦、圆梦中走近走亲,翻开两岸未来的全新篇章。他们中既有社区营造师,也有金融从业者;既有从事法律援助的律师,也有航空公司的乘务员;既有田地里的科技特派员,也有“大九学堂”的大学生……

因为有着相同的语言、相似的年纪,两岸青年想要热情交流的心情浑然天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综合室主任研究员张华表示,再坎坷的路,只要两岸沟通之桥搭建起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就有机会了。

基层交流更热络

近年来,台湾与大陆的各类影视作品在两岸都收获较好口碑,两岸影视产业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台剧在大陆热播的同时,大陆影视作品在岛内同样热度不减。

在6月15日举行的第十六届海峡影视季晚会现场,《追缉》《新白娘子传奇》分获最受大陆观众欢迎的台湾电影、电视剧,《消失的她》《庆余年》分获最受台湾观众欢迎的大陆电影、电视剧。

在台湾三禾行销总经理、政治大学传播助理教授张正芬看来,吸引台湾青年关注与认同的重要元素是美好年代的情感共鸣与自然纯净的乡土人情味。

过去一年,两岸视听领域交流合作克服障碍与阻隔,呈现新气象。众多优秀视听作品在两岸播出,凝聚两岸民心。多种形式的业界和青年活动,深化交流交往。一系列广电视听领域重大惠台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促进两岸携手创作出更多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视听作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近几年,优秀台湾影视剧作品成绩亮眼,希望大陆影视业者多多了解台剧。”台湾中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创会理事长汪威江表示,期盼两岸同仁未来能进一步加深合作交流,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携手向国际市场进军。

“台湾的主流民意是期待台海和平、互惠互利、共存共荣,共同打开两岸欣欣向荣的愿景。”本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台湾云林县长张丽善说,两岸应基于对“九二共识”的认同与尊重,携手推进两岸关系朝和平稳定的道路前进,共同努力为两岸繁荣未来贡献力量。

2024-07-01 本报记者 李万祥 李思雨

2009年至今,海峡论坛已经连续举办16届——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7006.html 1 <p> 扩大民间交流 深化融合发展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