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为建成科技强国奋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担强国重任

本报记者 沈 慧 李思雨

习近平总书记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科技界引发热烈反响。

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锐意进取,勇担重任,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微分几何学两大核心猜想被成功证明,化学小分子诱导人体细胞实现重编程,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技术造物’。”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基础研究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让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翁红明格外激动。

翁红明主要从事物质科学研究工作,他和团队合作完成的“拓扑电子材料计算预测”研究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翁红明深感荣幸的同时,也更加坚定,“要将个人的学术追求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不懈努力”。

同样倍感振奋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敏。他表示,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必将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从“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到“天和”遨游星辰,从“悟空”问天、“墨子”传信到“羲和”“夸父”逐日,近年来,我国在浩瀚太空不断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持续刷新太空探索的“中国高度”。

“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深受鼓舞。

王赤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吹响了建设科技强国的冲锋号,作为一名空间科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将继续奋发图强,坚持“四个面向”,加快打造科学卫星系列新“国之重器”,围绕极端宇宙、时空涟漪等科学主题取得系列原创性、颠覆性科学发现,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率先抢占空间科技制高点,在建成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中再立新功。

“地球系统科学正处在重大理论突破的前夜,各国竞相布局,我们应当积极争取率先突破,提出中国人主导的理论,努力引领国际地球科学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何宏平认为,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保障我国战略矿产资源供给安全,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实现资源的有效增储和绿色高效利用是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他介绍,近年来研究所在锂等战略资源的勘查和稀土资源的绿色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加快推进相关技术产业化,为保障我国战略矿产资源供给安全贡献力量。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文化底蕴深厚,但农业现代化建设仍然任重道远。”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表示,未来,他和团队要重点聚焦生物种业创新,把现代前沿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装备等新技术新装备融入到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发展中,不断提升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品质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全国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广大院士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转化为投身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勇担建设科技强国的重任。”

2024-06-28 本报记者 沈 慧 李思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担强国重任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797.html 1 <p> 为建成科技强国奋勇前进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