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治理 传递城市温度

柳 洁

今年年初,武汉首家地铁菜市场落地洪山广场地铁站,主打一个“便利”和“亮丽”。在拥有30年历史的武昌小东门菜市场闭市、拆除后,众多商户整体迁移至此,既有回头客又添新顾客,市场生意相当红火。

城市“向下”探索,是为了减轻地上承载的交通、环境等压力,同时给市民带来方便。平价菜市场“开”进地铁站,让都市白领和周边居民在下班途中就能顺道买点菜,享受触手可及的便利。菜市场也成为很多年轻人热衷的打卡地,挑挑拣拣里藏着最实在的快乐与幸福。

发展地下商业体,近年来越发成为地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很多城市在设计、建设地铁项目之初,就会预留大量商业空间,比如小商品商铺、餐饮店等。应该说,不少城市以地铁站为依托的地下商业综合体,已经成为当地最具活力的消费打卡地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就整体而言,地铁商业空间的闲置率仍不低。武汉地铁菜市场的新尝试,既能解决地铁商业空间闲置率的问题,又能让菜市场迎来新活力,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菜市场的搬迁、改造、升级,依然要紧紧围绕“以人为中心”来展开。挂上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创招牌,买菜之余还可以喝咖啡、购书籍,引入花店、裁缝铺、理发店满足民众小需求,打造文化活动室、老人活动中心等公共空间……焕发新生的菜市场,不仅环境整洁明亮,而且注重从生活便利出发,延展其社会服务功能,更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镶嵌在街头巷尾的菜市场,是了解一座城市最直接的地方。热闹的菜市场,不仅是充满烟火气的民生空间,也是感知城市文化、风土人情的“生活综合体”。期待更多的菜市场展现出精细化的治理水平,继续传递城市温度和生活态度。

2024-06-27 柳 洁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788.html 1 <p> 精细治理 传递城市温度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