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加大在沪投资力度

□ 本报记者 唐一路

近年来,外商投资已成为推动上海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上海各部门不断发力,积极回应外商投资企业关切,提高标准制定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保护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而发挥市场化招商机制优势,更好汇聚全球优质资源要素,提高外资利用能级和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位于上海市长宁区的外资汽车企业博世持续加大对中国和上海市场的投资力度。当记者走进其上海总部时,博世(Bosch)中国区总裁徐大全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我们深度融入中国经济发展,与上海共同成长。2023年,博世中国的销售占全球业务的20%,中国市场是博世集团不可或缺的市场,也是除德国以外的最大市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3年,博世中国市场销售额达到1390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汽车零部件所在的智能出行业务占比约80%,其在华销售额实现8.2%的增速,达到1121亿元。

今年4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商务委联合发布《上海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上海要坚持畅通外资企业标准参与渠道,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聚焦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发挥链主企业优势,推动创新技术、先进管理方法和服务模式形成标准。“随着政策的利好,博世正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尤其是在电气化、自动化以及互联网方向持续投入。”徐大全表示。

不仅是世界500强中的巨头企业,近年来,不少中小外资企业也纷纷奔赴上海。在入驻上海的中小外资企业当中,一家名叫Luneurs(月乐诗)的甜品店引起了记者注意,这家店凭借高颜值装潢及美味食物出圈,一度被消费者称为“魔都冰淇淋天花板”,6年间,Luneurs在上海的门店已扩张至15家。

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正是Luneurs选择在此创业的重要原因。来自法国的Luneurs首席执行官Yan Qian Xin(严纤鑫)表示:“上海以及中国的外资友好氛围为Luneurs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帮助。创业初期有政府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帮助我们这样的在华创业外籍人士完成手续与推进。从最简单的店铺租赁到产品研发,再到食品安全管理,上海相关部门始终耐心解答与陪伴,帮助我们一步步实现‘从0到1’。”未来,Luneurs还将走出上海,走向全国。

与此同时,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始终坚持对中外经营主体的知识产权同等保护,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制度保障,严厉打击侵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利,努力为外资企业在沪发展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2023年,阿斯利康(瑞典)有限公司与中国一家企业发生专利侵权纠纷,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及时作出行政裁决,高效处理药品专利纠纷。谈及知识产权保护,阿斯利康中国助理副总裁徐锋深有感触:“中国对医药知识产权加强保护,促进了外商在沪投资。不断完善的医药知识产权制度是医药创新及企业投资的驱动力。专利得到保护,坚定了我们在华投资的决心。”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衡量营商环境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拜耳中国知识产权副总裁刘红强表示,“拜耳在过去几年经历的知识产权诉讼,无论是通过司法途径,还是行政维权途径,无一例外都获得了公正裁决。这与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营商环境是分不开的。”记者了解到,拜耳中国集团总部、拜耳健康消费品事业部的亚太总部和中国总部都设在上海,企业从上海出发,将生产、研发、销售、管理推向全国乃至全球。拜耳健康消费品还将在长三角打造一座全新的健康消费品供应中心,一期投资达6亿元,预计于2028年全面投产。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上海促进外商投资的关键一环,系列举措不仅吸引外资企业入驻上海,还能让“投资上海”这一品牌走出上海。今年,上海新认定34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7家外资研发中心,首次认证10家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63个新设和增资外资项目集中签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上海持续深耕外商投资领域,部分外资企业已将总部从海外搬至上海,部分企业则在上海建设全球总部大楼。

安德普翰(ADP)人力资源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北亚区总经理马莉表示:“选择上海是看重这里的营商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才优势,公司对中国这一重要战略市场高度重视,对上海提供的优良外资企业营商环境十分认可。未来ADP将在上海和中国市场持续关注并进一步投资人才、产品和合作伙伴三方面,进一步整合资源,提供更优的跨市场解决方案,在帮助外资企业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也更好地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部分外资企业也已成为上海吸引外商投资的“广播员”。安永大中华区业务主管合伙人毕舜杰表示,目前安永已协助引入数十家跨国企业在上海发展新产业、新业务和提升管理能级。“我们利用安永的全球网络,能够更有针对性、更精准地进行全球招商,做好上海城市品牌的‘广播员’,当好跨国企业落地服务的‘参谋员’。”毕舜杰说。

“下一步,上海还需对标高标准国际规则,构建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孙立行说,“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长期监测和定期评估机制,进而吸引外商加大投资力度。”

2024-06-27 □ 本报记者 唐一路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775.html 1 <p> 外商加大在沪投资力度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