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每年的养老金待遇调整,都会被社会高度关注。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布通知明确,2024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总体上调3%。

按照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养老金提高,让亿万名退休人员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明显提升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2023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比2012年增加1倍。

养老金增长的过程,反映了民生投入和保障的重要原则,也就是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尽力而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尽全力为群众谋好事、办实事,努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近些年来,尽管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但从中央到地方在民生支出上没有退步,而是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从今年预算报告可以看出,“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仅是诸多民生投入中的一项,其他的还有对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高强度投入。其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安排4.29万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5%。此外,卫生健康支出安排2.28万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则达4.14万亿元。可以看出,这些民生支出在财政“总盘子”中占重要位置,体现了党和政府持续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量力而行,则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不能脱离我国现阶段发展实际,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民生支出的承诺、标准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而不能一味好高骛远,否则往往只是开空头支票、画大饼,造成寅吃卯粮、口惠而实不至的局面。包括调高养老金在内的民生支出,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统筹需要和可能,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近年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等民生支出,也是循序渐进、稳步提高的。当然,在科学合理确定标准的同时,还应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绩效。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从根本上来说,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通过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会越来越强。

2024-06-24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600.html 1 <p>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