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为民企发展注入信心动力

本报评论员

如何更好推动民营企业发展?采访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回答是,既要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更要关心你飞得累不累。

这句话放在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之间,既表明蕴含的关爱和期盼,也用朴实的话语讲出了政府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考量和思路。

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近年来,民营企业在多个领域表现亮眼。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中,民营企业占比不断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里95%左右是民营企业。自2019年民营企业首次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以来,其贡献量逐年上升。一些首次进入交通运输、电力热力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民营企业,实现了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共赢。

关心民营企业飞得高不高,要在民企起飞加速的关键时刻加把油。

在民营企业技术研发产生成果时,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发挥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作用,支持创新产品迭代。在民营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业务时,指导支持民营企业防范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长臂管辖”等挑战。在民营企业需要更大发展空间时,加快破除隐性壁垒,支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帮助打破成长天花板。

关心民营企业飞得累不累,要在民企发展需要时托好底。

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仍在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民营企业仅凭自身能力难以全盘应对,经营中存在一些困难挑战。为此,要发挥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作用,推动涉企资金直达快享,减轻民营企业经营压力,助企轻装上阵。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批驳澄清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与做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舆论环境,让民营企业卸下心理负担。全面推行公平竞争政策制度,把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到位,鼓励民营企业敢闯敢干。

企业诉求千差万别,“飞得高”与“飞得轻松”各类需求交织错杂。要做到这两点“关心”,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和能力。不断建立完善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宏观统计监测、针对性座谈调研等多种方式,了解民营企业的性质规模、发展阶段、经营状况等,既掌握共性问题,又摸清个性需求,因企制宜、分类施策,就会使政策举措效益最大化,把红利精准送达目标企业。

涉企政策原则性较强,为避免沦入空转,要对执行情况跟踪问效、督察考核,确保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民营企业“飞行高度”上升了多少,“飞行负重”减轻了多少,要用实践来检验、用事实来说话。加快调整改进难以落地、不合时宜、走样变形的政策内容,捋顺政策逻辑,增强政策制定的协调性、一致性,真正在环境上解压、帮扶上解渴、发展上解忧,为民营企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注入信心和动力。

2024-06-21 本报评论员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469.html 1 <p> 为民企发展注入信心动力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