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启新一轮改革

本报记者 祝惠春

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作为注册制改革的起点和“试验田”,科创板正迎来开板五周年。“科创板八条”的出台,是科创板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十六项措施。“科创板八条”将和“科创十六条”携手发力,进一步强化对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支持的精准性、有效性,将为科创板和资本市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科创板八条”创新亮点引起市场关注和热议。“科创板八条”提升优质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制度包容性,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专家表示,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不等同于“差企业”,科技企业搞研发投入导致的亏损,与传统意义上因经营不善、竞争力不强而导致的亏损存在本质区别。未盈利但是未来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巨大成长性的公司,很多都处在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的关键阶段,正需要资本市场赋能,将来也能和投资者一起分享利益。

2023年,科创板公司全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977.8亿元,全年平均毛利率达到41.7%。2019年以来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3.3%和24.4%。2023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1561.2亿元,同比增长14.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2%。

“科创板八条”还对深化发行承销制度作出了诸多试点安排。例如,科创板将试点统一执行3%的最高报价剔除比例。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为了进一步加大网下投资者报价约束、引导理性报价。专家表示,此举将鼓励投资者强化自我约束、增强报价研究,进一步压实“买者自负”责任。

此外,“科创板八条”还探索建立“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支持再融资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投入。这将促进科创企业聚焦主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科创板八条”还在“完善交易机制,防范市场风险”的政策中安排了诸多创新举措。例如,研究优化做市商机制、将科创板ETF纳入基金通平台转让、研究适时推出科创50指数期货期权……这些改革旨在提升科创板交易的活跃度。

科创板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严监管、“全链条”监管,将从严打击科创板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市场乱象,进一步压实发行人及中介机构的责任,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强调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坚决防止“害群之马”“僵尸空壳”在科创板出现。

2024-06-21 本报记者 祝惠春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463.html 1 <p> 科创板开启新一轮改革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