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产业瓶颈发展林下经济

□ 本报记者 黄俊毅

6月14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地连村,茶农在采摘茶叶以供应市场。李尚引摄(中经视觉)

林下经济是山区林区重要的绿色富民产业,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林下经济发展情况如何?未来林下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业形势喜人

仲夏时节,大别山深处的湖北省蕲春县刘河镇牌楼村坡上的艾草郁郁葱葱、绵绵无际。

蕲艾是享誉海内外的名贵中药材,也是当地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林下产业。刘河镇党委书记陈虎告诉记者,该镇已种植蕲艾13000亩,当地还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引进亿家艾、姥艾夫等蕲艾规模加工经营主体5家、培育种植主体17家、种植大户13个,产业发展形势喜人。

刘河镇是当前全国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掠影。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鼓励各地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科学发展林下经济,持续增强农民增收能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国家林草局先后出台《全国集体林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立足不同发展阶段,从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林情地情出发,科学确定林下经济的区域布局、重点领域和经营模式。

为更好促进林下经济发展,国家林草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于2020年联合印发《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 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同时,各地也持续加大林下经济扶持力度,20多个省份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性文件和扶持政策。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经过十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林下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国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已达6亿多亩,年产值从2013年的4575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超1万亿元。林下经济提供林菌、林药、林茶、林果、林菜、林禽、林畜、林蜂等丰富多样的森林食品和中药材,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介绍,2013年以来,全国共认定649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有关省份已创建2000多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面积已达6000万亩,占全国林下经济面积的10%;实现年产值近2000亿元,占全国林下经济总产值的20%,亩均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可喜的是,林下经济保就业、促增收、惠民生作用明显,全国从业人数达3400万,发展林下经济年人均增收1万多元,有效带动广大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发展瓶颈凸显

当前,林下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瓶颈问题也日益凸显。

刘河镇党委副书记董青山告诉记者,当地蕲艾产业虽然发展形势喜人,但种植主体受自然灾害、机械化水平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目前抗风险能力较弱;蕲艾加工产品主要以艾条、艾绒、艾贴为主,附加值低。优化营商环境,立足蕲艾产业链招商引资延链补链,亟待做的工作仍有很多。

基础条件偏弱,深深困扰着全国多地经营者。林下经济主要集中在山区林区,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地貌特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道路、灌溉、供电、通信、管护、仓储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制约林下经济发展。林下经济又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适配的机械化作业设备少,种植、养殖、采集等环节基本依靠人工,随着农村老龄化、空心化,劳动力日益紧缺,生产成本加速提升,进一步挤压经营收益空间。

政策扶持力度偏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林下经济是弱质产业,林农是弱势群体,需要有力的政策扶持。但专项扶持政策少,林下经济往往被“打捆”到生态建设、农业农村、地区振兴等综合性政策中,在政策落实中得到的实惠不多。

形成多方合力

发展林下经济,是践行大食物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如何突破瓶颈,加快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蕲春县林下经济年创造经济效益1.9亿元,林下种养、多业融合、立体布局、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新业态、新模式已初见成效。”蕲春县副县长李链稳对记者说。

李链稳表示,当地将努力扩大林下经济生产经营规模,增强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帮助合作组织解决贷款难的问题。对林下经济合作组织及所办加工、流通实体适当减免有关税费。同时,在林下经济合作组织用地、用电和农产品运输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采取措施重点培育一批符合本县特色、带动面广、市场竞争力强的示范典型,并充分利用这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国家林草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国家林草局将坚持市场和政府双轮驱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发力,从4个方面着力,加快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一是培育经营主体。鼓励引导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社、林业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经济,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规模经营水平。鼓励社会资本进山入林,因地制宜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二是优化产销对接。推广订单林业机制,引导加工企业与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的产销合同,实现以销定产、精准对接。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和各类林业展会活动,推动优势产地、生产基地与销售平台对接。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林下经济产品生态种植、野生抚育、精深加工、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四是优化资源管理。在保障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研究制定林下经济用地政策,分类分级明确利用公益林和商品林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的范围、强度、程序等具体要求,有效盘活林地资源。放活集体林地经营权,鼓励探索林下空间经营权确权、发证、流转、抵押等机制,拓宽林地利用和林权融资途径。

2024-06-20 □ 本报记者 黄俊毅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406.html 1 <p> 突破产业瓶颈发展林下经济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