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整治快递单广告乱象

佘 颖

“扫码抽水杯”“扫码领雨伞”“先别拆,领20元红包”……随着快递业务量激增,包裹上开始出现快递单广告。其中,一些广告营销套路花样翻新,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这类快递单广告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广告商利用消费者对免费或优惠商品的兴趣,通过具有迷惑性的话语,诱导消费者扫码、加群。实际上,所谓的奖品和红包多为诱饵,往往需要消费者扫码跳转多个链接、注册会员,甚至进行额外消费后才能兑现。

更令人担忧的是,此类快递单广告还潜藏电信诈骗、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快递单广告的隐蔽性设置陷阱,违规搜集消费者个人隐私,甚至骗取钱财。

广告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在于传递信息、促进交易。作为新兴事物,快递单广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绝非法外之地。倘若广告沦为诱导、欺骗消费者的工具,显然违背初衷。

整治快递单广告乱象,应加强监管,压实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各方职责,确保内容真实、合法合规,不含有误导消费者的信息。广告发布者应切实承担起审核责任,不得发布涉嫌虚假宣传或违法违规的广告内容。同时,应建立完善举报机制,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违法广告,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督促快递单广告回归本质,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2024-06-20 佘 颖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393.html 1 <p> 合力整治快递单广告乱象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