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功夫”治理背街小巷

张 晓

背街小巷治理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建立长效管理制度,能够防微杜渐,巩固治理成果。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里子”。背街小巷治理,考验着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久前,北京市公布了一季度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专项检查结果。其中,38条背街小巷因检查不达标被降档,另有50条降档小巷通过整改复档。按季检查,动态评级,折射出北京背街小巷治理抓长、抓常见实效的努力。

背街小巷是城市中主次干道以外的街道巷路,交错纵横,虽不起眼,却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从北京的专项检查结果来看,背街小巷问题集中在暴露垃圾、车辆乱停乱放、堆物堆料、外立面脏污破损等方面。这些问题在开展专项治理之初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问题再次凸显,说明背街小巷治理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规划建设是第一步,科学的规划建设能为后续治理多省些力气。不同地区的街巷在空间形态、设施基础、居民需求方面存在差异。规划建设时,要避免只要面子不要里子、只清退不解决的情况出现,否则容易陷入反弹怪圈。应充分考虑地方实际,多些细心和贴心,多想想一些乱象为什么会出现、哪些布局设施不符合生活实际情形、老百姓真正需要什么。停车难、市场乱、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空间待优化等通常都是居民生活中的痛点和堵点。背街小巷治理应少在“好看不好用、能用用得少”的设施上费功夫,以杜绝资金浪费、资源闲置问题;多在能真正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的地方下力气,避免质量不过关导致用上几年又得换新,做到以建设品质保证使用效果。

背街小巷因检查不达标被降档,表明“回头看”十分必要。通过建立长效管理制度,能够防微杜渐,巩固治理成果。背街小巷如城市的毛细血管,千丝万缕、细密如织,将管理重心下移,明确地区、街道管理权责,发挥基层力量不失为高效之举。落实定期检查、评级、通报制度,始终绷紧街巷治理这根弦,不要想着“一锤子买卖”;加强网格化管理,通过日常巡查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立见实效;专项整治和集中整治也不能少,要做到突出问题专门治、地区情况全面查,堵住背街小巷治理中的漏洞。

居民是背街小巷治理的第一感知者和受益人。应充分调动居民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参与。比如,北京朝阳区发挥“朝阳群众”的力量,通过搭建监督平台,方便群众曝光问题,延伸了治理触角。应加强舆论引导,推动居民、商户自觉遵守街道管理制度,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2024-06-18 张 晓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298.html 1 <p> “绣花功夫”治理背街小巷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