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态保护法治屏障

李万祥

近日公布的环境司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法院共受理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5.9万件,审结23.2万件。通过审理一批标志性典型性案件,展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力量。

生态文明建设目前仍处于关键期。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要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外因和内因等多重关系,久久为功。中央提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为了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激发全社会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要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规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去年,全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下达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7.96万份,罚没款金额62.7亿元。近期,最高检等部门发布的典型案例中,“环评报告造假入刑第一案”引人注目。一系列重拳出击,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

要聚焦重点领域主动作为。相关部门需从“居中裁判”转变为“能动履职”,延伸环境资源多元治理“触角”,保障法律实施效果。

要进一步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规范环境治理市场。部分中介服务人员为了赚取所谓“挂靠费”和“签字费”,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资质、签名等材料提供给无资质人员,制作虚假环境影响报告表。治理乱象,要健全机制、强化监管,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规范发展。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需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的精准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水平,共同筑牢生态保护法治屏障。

2024-06-18 李万祥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273.html 1 <p> 筑牢生态保护法治屏障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