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西游记

乔文汇

沙漠边,水云间,草丰虾美满塘鲜。

仲夏,新疆阿拉尔市幸福镇古渡口小龙虾养殖基地,养殖户马春花正在捕捞小龙虾。她将池塘里提前布下的笼网拉出水面,网中的小龙虾只只个头饱满,不停地挥舞双钳。

“我们这个基地有500亩,小龙虾亩产达到150公斤。”马春花指着远处的一片片水塘说,这几年,小龙虾成了餐桌“流量担当”,特别是在夏季,阿拉尔及邻近阿克苏等地的小龙虾供不应求。

“小龙虾从内地到新疆,一路折腾,就没那么新鲜了,而且价格还高。咱们这里有市场、有水面,为啥不试试?”2017年,本是一名枣农的马春花萌生了养殖小龙虾的想法。

这个想法并非毫无依据。塔里木河从阿拉尔发源,在这条我国最长的内陆河两岸,坑塘星罗棋布,特别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但养殖小龙虾在当时还是闻所未闻。

“虽然有水,但附近就是沙漠,这能行吗?”“得病了怎么办,虾药去哪里买呢?”“估计水土不服,长不大!”……家人和朋友纷纷表示怀疑。果然,由于本地水质、水温等与原生地差异较大,马春花从湖北潜江引进的首批小龙虾种苗大部分都没能存活,“当时心情糟透了,小龙虾‘西游’刚启程,便遭了难”。

怎么办?马春花从清理水塘、引进水草、改进水质等方面入手,迎难而上,不断钻研养殖技术,终于解决了难题。

“第一批小龙虾成功越冬时,我特别兴奋,看到希望了!”马春花说,养殖初期还是要模拟原生地的生长环境,让小龙虾有个适应过程,最终才能落户塔里木河畔。

从潜江到阿拉尔,两地车程约4000公里,小龙虾西游成功,让乡亲们充满期待。在大家的鼓励下,马春花牵头成立了阿拉尔市古渡口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已发展成为集种源繁育、生产养殖技术推广、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特种养殖基地,社员由最初的4名增加到10名,每名社员年增收5万元左右。

“一是科学养殖,二是勤劳致富,三是抱团发展……”合作社成员刘正云掰着手指头说起养殖小龙虾的经历,目光中透出喜悦,“没什么事情是一顿小龙虾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吃两顿……”

2024-06-15 乔文汇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148.html 1 <p> 小龙虾西游记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