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鹰潭余江区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

精密制造向新发展

本报记者 赖永峰

江西沃德尔科技产业园生产现场。 吴紫云摄

在江西瑞源精密制造有限公司“5G+”数字无尘车间里,一个个精密零部件通过全自动设备实现产出并进行自动质检。“这是新能源汽车刹车系统零部件,对生产环境和产品精度要求都很高。”公司总经理徐俊说,公司已成立20多年,之前主要生产光学接插件等小微产品,技艺不精,利润不高,10年前开启了二次创业,向精密制造进军,不断发展壮大。

江西瑞源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的转型升级,折射出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微型元件产业向“大精密”产业嬗变的历程。

余江区是全国三大微型元件生产基地之一,但受制于产品单调、精度不高、工艺老旧等因素,产业发展举步维艰。近年来,余江区结合自身禀赋特点和比较优势,引导企业将目光从微型元件的小门类,放大到涵盖高端汽配、光学眼镜、电子元器件等多门类的“大精密”产业,打造“多条腿走路”的链式发展集群,闯出了一片发展新天地。

“通过技术、设备的升级,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近10年间,余江恒欣精密元件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范焦余参与了企业4次技术改造。以光纤连接件为例,从改用成型料,到自动上料,再到全自动化,“以前一台手工设备一天产量只能达到2000个,现在一台自动设备20分钟就可以完成。”

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余江区大力实施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推进工艺现代化、产品高端化,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效益;出台企业增资扩产、技改扶持办法,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政府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推广财园信贷通、设备贷等政策,让企业大胆闯新路。”余江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吴翠薇介绍,比如瑞源精密等企业,在政策支持下经历二次创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营收成倍增长。目前,余江生产的光纤通信精密连接件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5%以上。

培优做大强“链主”,谋划健全产业链。余江区主动拓宽“大精密”产业发展路径,瞄准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中上游配套产业,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在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优的同时,厚植链式思维,全力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实现强链补链延链。

鹰潭金庄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熊丁金以前在浙江从事标准件汽车螺丝螺母销售。2015年,金庄机械落户余江精密制造产业园,转型生产精密汽车底盘配件。熊丁金刚回来时,企业也曾面临发展困境,“周边没有配套产业,模具都买不到。”当地政府围绕金庄机械开展以商招商,自2019年起先后引进力贝汽车配件、鑫达源机械制造、迈孚机械、勇裕锻压等多家上下游相关配套企业。

在精密制造产业园里,从一家企业发展成为一条有20多家相关配套的汽车底盘配件产业链;沃德尔科技产业园连年投资扩产,6年间从一期发展到九期,吸引来一大批配套企业落户;余江眼镜从销售端回溯到生产端,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并获评国家级特色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眼镜、汽配等多个产业都实现了区域内小‘链条’,并通过抱团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区域品牌。”余江区商务局局长孙智栋说,政府通过深化“大精密”产业产品链、供应链、创新链的研究,结合实际精准招商、补缺补弱,推动产业向集群化方向迈进,不断延伸产业链。

对外延伸产业链,对内助企练“内功”。余江区紧紧围绕企业发展需求,着力打基础、利长远,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强化精密制造产业运行监测调度,助力企业增强风险防范和管控能力;联合本地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在沿海地区设立“人才飞地”等,助力企业招才引智;打造32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助力企业科技创新;等等。

“我们着力打造良好产业生态,推动‘大精密’产业形成集群,推动开发区集群式满园扩园。”余江区委书记罗卫国表示,目前,余江区“大精密”产业实现量质齐升,全区共有精密制造产业规上企业47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14家,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2亿元。

2024-06-15 本报记者 赖永峰

江西鹰潭余江区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6141.html 1 <p> 精密制造向新发展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