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人才打造非遗“年轻态”

覃皓珺

青年人是创新文化的生力军,也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主力军。既要着重培养非遗传承人,也要吸引各领域人才投身其中,打造非遗“年轻态”,实现非遗保护与传承同人才培养的互相激励、共荣共赢。

青年非遗手艺人制作“变形金刚”皮影、捏“冰墩墩”面人的视频,因为作品灵动传神,在社交平台火热传播;从校园到博物馆,新老匠人开设的各类非遗体验课寓教于乐,广纳天下“学徒”……非遗保护与传承能够红红火火,关键在人。非遗热潮下,各领域人才挖掘培养、跨界合作等方面的话题,引发关注。

青年人是创新文化的生力军,也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主力军。抖音发布的《2024非遗数据报告》显示,该平台共有1428名非遗传承人,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达199人,同比增长72%。同时,非遗内容观众和非遗产品消费者以“90后”“00后”为主。

然而,也有人担心,不少非遗技艺学习门槛较高,受限于老一代传承人年龄偏大或视野较窄等原因,后续传承者水平差距比较明显,有的技艺仍濒临失传。因此,既要着重培养坚守匠心、与时俱进的非遗传承人,也要以多元渠道吸引各领域人才投身其中,打造非遗“年轻态”,实现非遗保护与传承同人才培养的互相激励、共荣共赢。

非遗保护与传承,是一代代人记忆与技艺的承续,同时也离不开一批批艺高人胆大的人才引领和担当。从依靠家族或师门内部的口传心授,到如今大众可以通过短视频、直播、综艺等渠道了解非遗、学习非遗技艺,本领与艺德始终是非遗传承人立身的根本,其次才是非遗技艺传播方式的突破、延续手段的革新。比如,陕西“汪氏皮影”祖孙三代非遗传承人,以各自擅长的方式传授技艺,长辈们小范围收徒传艺、精益求精培养青年人才,“00后”传承人则通过短视频平台将皮影技艺与国潮风尚结合传播非遗内容,吸引了更多人诚心学艺,也让古老的皮影更具青春气息。

发掘、培养和团结各领域复合型人才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也很重要。过去一年,共有1379万名网友在抖音分享非遗体验,伴随短视频、直播的火爆,一些濒危和小众非遗与大众距离近了。比如,“江寻千”“南翔”等自媒体创作者,或走访各地拜师学艺展现非遗技艺,或复刻各类非遗工艺品及传统美食,以体验者而非传承人的身份带火了一些地方的非遗文旅项目和非遗产品。将这部分由非遗带来的流量,以及大众潜在的体验需求转化为实际收益,需要各地在保护与传承的前提下,找准特色定位、打造优质产品、实现跨界共赢。同时,在合作模式等方面做好设计,让跨界人才深耕非遗资源。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校园非遗人才。各地非遗中心、非遗工坊等需要兼具非遗研究水平与运营能力的相关人才,以及能够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技术人才,这就要做到前期的培养和引导。一些高校已经在相关学科设置和职业规划方面提前布局,但非遗人才的培养要久久为功,需各方凝心聚力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充分发挥人才创造力,不断提升非遗的文化影响力。

2024-06-12 覃皓珺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990.html 1 <p> 培育人才打造非遗“年轻态”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