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

戚聿东

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数字技术不断迭代,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提升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技术自主创新成效显著。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进关键数字技术创新。5G实现技术、产业、应用全面领先,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高性能计算持续处于全球第一梯队,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进度加快,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问世,再度刷新光量子信息世界纪录。数字技术的进步推动数字经济不断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例,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2021年突破4000亿元,比2019年增长6倍多,2023年达5787亿元。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1万亿元。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提前实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2025年发展目标。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当前,数字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为掌握发展自主权,需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

加快关键核心数字技术突破。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打好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围绕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加强战略谋划,布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深度参与技术研发,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合作,形成科技攻关的强大合力。数字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汇聚优秀人才,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加快破局,着力推动新兴技术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等优势,有助于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创中心和人才高地,加快数字技术创新。

以数实融合推动数字技术创新。我国传统产业近年来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数字技术在赋能实体经济过程中也不断创新和发展。而且,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数字企业需更加有效地对接制造业企业,在解决其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过程中存在的痛点、卡点的同时,实现数字技术的创新突破,推进技术体系升级换代。

强化数字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对技术进步方向敏感,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要强化数字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骨干企业可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牵头组织重大数字技术项目,推动成果产业化应用。在这方面,深圳“6个90%”的创新密码值得推广,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等。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还要充分发挥龙头数字企业在创新生态圈中的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积极推进数字技术标准国际化。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构成数字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支点,要在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不断提升技术标准国际化水平。标准已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要打造竞争新优势,标准化至关重要。需注重数字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协同,推动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等,提升专利质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开源技术和开放式创新体系积极拓展数字技术标准的国际“朋友圈”,增强国际话语权。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2024-06-12 戚聿东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987.html 1 <p> 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