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惠及新市民群体

本报记者 王宝会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等群体涌入城镇成为新市民。如何让新市民群体“进得来”“留得住”,消费金融机构近日多举措加大金融服务力度,立足新市民客群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有效满足新市民等长尾客群金融需求。

为进一步聚焦新市民群体初入城市的“急难愁盼”问题,兴业消费金融立足新市民生活需求场景,开发差异化的消费信贷产品,并合理设置申贷条件、合理定价。目前该机构除了有满足新市民家庭消费的“家庭消费贷”外,还有“兴才计划”和“立业计划”分别满足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开支、毕业生与年轻白领的租房及再教育等实际需求,一站式满足新市民消费需要。

新市民来到城市后,由于抗风险能力不足,在获得金融服务时面临诸多挑战。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究其原因,一方面,新市民群体大多采用灵活就业的方式,流动性较大,收入来源不稳定,因此很难提供稳定的收入证明,个人信用信息缺乏,金融机构授信较为困难;另一方面,部分新市民由于房、车等本地资产不足,缺少有效的抵押物,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这一人群风险相对不可控,为享受金融服务增添不确定性因素。

记者了解到,中原消费金融柚卡不仅提供专属客户经理服务,还坚持“去中介”业务模式,有针对性地提供更高额度、更低利率和更加便捷的服务,降低中间环节成本,提高消费金融的可获得性。中原消费金融副总经理邵航表示,中原消费金融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实现新市民用户不用交资料、动一动手指,消费贷款就能到账,从用户申请、额度测算、合同签约、贷款审批到贷款归还的全流程线上办理,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日常备用金服务,还能省去交通等中间环节开支。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消费金融机构通过优化服务、依托金融科技等方式,不断满足新市民客群的金融诉求。目前来看,在新市民授信方面还应完善举措,以便让更多用户享受优质消费金融服务。数字化技术具备集约性、规模性、智能性和稳定性等优势,在破解新市民授信难题过程中发挥着疏通堵点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招联金融创新推出个体奋斗者信贷解决方案——“自信”,支持用户自主管理和证明自己的信用,打破信息壁垒,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提额、降价、延期还款等服务。招联金融主动创新贷后管理方式,通过金融科技深入了解逾期用户的需求和困境,提供个性化的贴心还款服务,从“主动找客户”的传统贷后模式进化为“客户主动找”的新型贷后交互模式,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呵护新市民信用。

自《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发布以来,消费金融行业正成为一股促消费、强服务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新市民群体约有3亿人,他们在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领域有着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专家建议,下一步,消费金融机构应细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全渠道触达新市民,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2024-06-12 本报记者 王宝会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977.html 1 <p> 消费金融惠及新市民群体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