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合作惠及佛得角

本报记者 杨啸林

近日,中国驻佛得角大使徐杰应佛农业与环境部长席尔瓦邀请,参观考察佛得角国家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畜牧养殖示范点、蔬果种植园等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佛得角南南合作有关项目,了解佛农业科研、生产及相关合作开展情况。

中国—FAO—佛得角南南合作项目目前进展顺利,获得佛得角各界认可。徐杰表示,三方合作项目将中国农业科技和发展经验与佛得角实际相结合,有力帮助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减贫与可持续发展,合作前景广阔。中方愿在南南合作框架下,深化在佛农业合作,合力打造南南合作成功典范。

佛得角是西非的一个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与非洲大陆并不相连,但仍然是萨赫勒干旱带的一部分。该国80%的粮食依赖进口,因此,一旦发生冲突或自然灾害等全球性冲击,粮食安全状况极易受到影响。2018年,佛得角发生严重干旱,圣地亚哥岛的波伊朗水库完全干涸。此后历年的降雨量相较于常年更少、更缺少规律。

干旱导致当地粮食产量大幅下降以及牧场退化,再叠加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等支柱产业的冲击,2022年佛得角发生了全国性的粮食危机。对此,佛得角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国际社会求助。佛得角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下的第14个实施国别项目的国家。作为该计划下第一个小岛国国别项目,旨在通过中国专家提供农业技术援助,帮助佛得角加强能力建设,发展农业生产,提升粮食和营养安全水平。中方专家提供技术援助的重点领域主要有作物生产、病虫害防治、畜牧业发展和海藻养殖等。

当地经营农场的维利·贡萨尔维斯参加了粮农组织的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培训,这是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在该国开展的一项工作。他评价这次培训:“这对我帮助很大。这种培训关注我们的实际需求。”维利以前不太重视土壤,但中国农业农村部派出的园艺和土壤专家曾延华很快改变了他的看法。维利说:“我们的土壤很脆弱,水也是咸的。我们有时候会认为是种子或作物的问题,通过这次培训,我学会了如何改善土壤状况。”通过培训,他还学会了识别土壤缺少何种养分,并用山羊粪便和作物秸秆为土壤追加养分,以此提高作物产量。

在中国农业农村部派出的养殖专家李治其的建议下,当地从事养殖的塞莱斯蒂娜在地里专门种了象草作为替代饲料。李治其解释,将象草砍下来,用机器把秸秆打包,而不是任其干燥,这样可以保留更多养分,也比购买饲料经济实惠。李治其还建议,玉米采收后,如果立即将玉米秸秆用作青饲料,效果会更好。通过这种方法,饲料更有营养,这也是在践行循环农业。当地人很认同这些建议,这些方法可以让土地上的现有资源物尽其用,而且成本低廉,他们可以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满足其他基本生活开支。

应对这些挑战,关键在于创新、分享知识和推广良好实践。通过中国—FAO—佛得角的伙伴关系,佛得角的农民和小规模养殖户获得了日常所需的解决方案。席尔瓦表示:“在粮农组织的协调下,我们与中国开展南南合作,帮助我们制定多项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的政策。我们认为,这对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非常好的模式,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并提高农业体系的能力。”

粮农组织代表图扎总结:“我非常感谢南南合作项目,来自中国的技术员和专家与佛得角的对口人员共事,每天都在分享经验,他们带来了中国的专业知识,并且充分考虑佛得角的需要,做到了因地制宜。”

2024-06-12 本报记者 杨啸林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961.html 1 <p> 农业科技合作惠及佛得角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