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港 走好传统码头升级路

□ 本报记者 王金虎

5月份,山东港口日照港再创佳绩: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5.9%,刷新各项生产纪录11项次,石臼港区大船作业艘次同比增长20.8%,均创历史新高。海上开航线,陆上增班列,助力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2.8%。日照港从诞生之初就坚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走出了传统港口改造升级为现代化港口的特色发展之路。

绿色转型

进入6月,日照的沿海景区人气渐旺。日照海龙湾宛如一条“金腰带”,从灯塔旅游景区向南蜿蜒,清澈的海水倒映着蓝天白云,让人流连忘返。

海龙湾的原址,是日照港最早的煤炭堆场。“因煤而生”的日照港,随着港口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港城矛盾日益凸显。

山东港口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二级专家孟凌峰介绍,为了给城市发展让渡空间,从2017年起,日照港开启我国首例港口工业岸线退港还海、修复整治生态岸线项目。到2019年6月完工,共修复整治岸线1882米,新增沙滩面积46万平方米,让港口工业岸线成为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借退港还海的机会,日照港开启绿色转型。当地将位于石臼港区东区的煤炭主作业区,迁移至远离城区的石臼港区南区,以皮带长龙串联货物装卸,以集约管控赋能码头生产。建成10大类、50余台套自动化装卸设备,实现装卸工艺全流程无人化。

日照港生产业务部路港集疏运指挥中心主任金新文说,通过加快调整港口集疏运布局,在石臼港区形成了两条千公里铁路“双进双出”新格局;实施“北集南散”工程,将石臼港区传统大宗散杂货泊位逐步改造成集装箱和邮轮码头,加快打造港口转型升级新引擎。昔日的传统干散货作业区,如今获国务院支持建设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

数智升级

记者近日来到距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1公里的远控中心,看到远控员在操纵码头上60余台数千吨重的自动化设备。日照港自动化轨道吊操作员王秀秀说:“我一人就能轻松操控至少7台设备。”

过去,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日照港的一块短板。日照港集装箱分公司一级专家胡继龙介绍,国内外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几乎都是整体新建,一味照搬照抄需要数十亿元的投入和漫长的建设周期。经过研究论证,2020年9月,日照港决心通过科技攻关,将传统码头改造升级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向“现有存量”要“发展增量”。2021年10月9日,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山东港口日照港落地。

日照港集装箱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军说:“这座码头的创新突破,来自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的持续赋能、融合发力。”在工程建设的关键阶段,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与日照港研发团队合力深挖制约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作业的关键瓶颈,攻克无人集卡“安全员”下车等世界行业难题,实现了自动化轨道吊“少跑路”、无人集卡在堆场“自由行”,单箱综合能耗降低50%。

随着智慧中枢越来越发达,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越来越智能,首次成功将“北斗+5G”、国产码头操作系统TOS应用到全自动化集装箱作业全过程,实现厘米级精度操作,打破国外自动化码头技术垄断;建成国内领先的数智粮食平台、国内首个全泊位多机种全自动协同卸船系统……

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成运营,为全球传统码头改造升级提供了更优新方案。

迈向金融港

日照因港而生、依港而兴。近年来,日照市持续做好“强港、兴产、活城”文章,在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上渐入佳境。日照港能级的每一次转型升级,与这座城市开放格局的不断放大、发展活力的不断释放密切相关。

为支持港口绿色化转型,岚山区提前布局新能源产业链条,满足港口在绿色化转型过程中对新能源的需求。目前吸引了蓝拓氢能、国电投绿色甲醇等一批新能源项目成功落地。当地还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本地企业转型,加大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强度,规划新能源充电站、加氢站等,为日照港疏港新能源车辆提供配套设施。

如今,日照港已从装卸港向贸易港、金融港转型升级,带来了巨大的贸易流、资金流、信息流,整座城市的钢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石化、浆纸等产业在快速发展中不断壮大,物流、大宗商品交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也有了质的飞跃,仅钢铁及配套产业就实现年产值2000亿元。临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利润、利税的比重均超80%。2023年,日照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日照港完成吞吐量同比增长4.2%,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7.9%。

2024-06-12 □ 本报记者 王金虎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954.html 1 <p> 日照港 走好传统码头升级路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