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侧记

本报记者 曾诗阳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6月4日至6日召开,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协商议政。如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如何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调性,促进消费投资良性循环?政协常委和委员们讨论热烈。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易纲常委提出,深化市场化改革,重点是减少要素市场上妨碍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的限制性措施,改进消费领域干预和限制自主消费的政策条款。“政府作用应主要体现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公共物品、应对市场失灵上。”

“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打破行业壁垒和地方保护”“重塑激励约束制度,把握效率和公平的平衡”……

张连起常委表示,要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深层次堵点,扫清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阻碍。一方面,严格落实税收法定、税制统一原则,尽快填平“税收洼地”“政策洼地”。另一方面,规范政府采购程序,不得以限定投标人所在地、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设置不合理条件、排斥或限制经营者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妨碍市场准入和退出等。

“严肃纠治干扰地区间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等现象。”张连起常委说。

张震宇常委从微观主体活力角度谈到,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基础制度。他建议,“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推动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使用要素、公平参与竞争、同等保护产权”。

统筹投资消费扩需求

对于当前宏观政策在协调消费投资需求方面存在的不足,解冬常委说:“财政金融政策工具在促投资上存在挤出效应”“在支持民营中小企业方面合力不足”“政策实施对商业银行依赖度提高,银行资本补充压力随之增大”……

“要明确财政金融政策在促进消费方面的分工。”解冬常委提出,财政政策要侧重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完善社会保障,金融政策要侧重解决居民合理消费信贷的覆盖率问题,创设更多满足新市民、新需求的金融产品。

解冬常委建议,加快明确财政金融政策在支持投资上的分工定位,完善专项债、政策性银行贷款、特别国债的使用管理办法,鼓励优先使用政策性金融工具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支持运用专项债撬动更广泛的民生领域投资。

提高收入才能扩需求、促消费。葛会波常委认为,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重点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一方面保持制造业比重,提升技术工人工资待遇水平,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另一方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联动。

“试点将城镇居民在农村的现有宅基地或者已在城镇实现住房保障的农户宅基地等闲置资源,出让一定年限的使用权,拓展农民非农收入来源。”葛会波常委说。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必须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易纲常委说。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既是顺应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战略选择,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相关话题引起委员关注,纷纷建言“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加强国际仲裁等专业人才培养”“构筑与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等。

高峰常委提出,发挥跨境电商优势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补上协调国际规则、提高通关便利等方面的短板。例如,优化跨境电商直邮进出口的资格审查、货物核验等环节,建立便捷的清关和支付结算体系;推动海外仓布局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老班列等结合,形成覆盖全球、结构合理、布局科学、高效运营的海外仓网络体系。

张恩迪常委关注到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问题。“扩大现代服务业开放,深入探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开放路径。”他建议,创新服务贸易监管模式,推动探索竞争中立、国有企业、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与环境保护等“准入后”管理制度改革。

“加强自贸试验区与其他开放载体在产业联动、政策协同、平台互动等方面的集成创新,提升制度创新组合的耦合性。”张恩迪常委说。

2024-06-12 本报记者 曾诗阳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侧记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951.html 1 <p> 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贡献力量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