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分红增长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本报记者 马春阳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分红呈现积极增长态势。公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年内共有125家公募机构旗下1654只产品进行了分红,合计分红2122次,分红总额达664.09亿元。较2023年同期相比,分红公募家数和公募产品数量均有增长,分红次数和分红金额分别同比增长43.38%和11.87%。

其中,债券型基金成为分红“主力军”。截至5月31日,年内债券型基金合计分红1493次,分红金额为562.35亿元,占到分红总额的84.68%;其次是股票型基金,年内合计分红37次,分红金额为52.36亿元,占到分红总额的7.88%;REITs年内分红31次,分红金额为31.96亿元;混合型基金分红75次,分红金额为16.17亿元;另类投资基金、QDII基金和FOF基金分红金额较低,年内分红金额分别为0.71亿元、0.40亿元和0.14亿元。

具体来看,在债券型基金中,分红主要集中在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合计分红1026次,分红金额440.11亿元,占到分红总额的66.27%;股票型基金中,分红主要集中在被动指数型基金,合计分红27次,分红金额为48.46亿元,占到分红总额的7.30%;混合型基金中,分红主要集中在灵活配置型基金,合计分红43次,分红金额12.50亿元,占到分红总额的1.88%。

对于公募机构的频繁分红,业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今年以来,基金特别是债券型基金的收益相对较好,基金公司通过分红提前锁定收益来规避潜在的市场波动风险。另一方面,基金公司通过分红“减负”,将产品规模维持在合理水平,让基金管理团队的管理操作更为灵活。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认为,今年以来债券收益率大幅上升,分红可以回馈部分收益给投资者,提升产品持有体验;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中,股息率变得更具吸引力,高股息策略产品更能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同时,基金产品通过积极分红可满足投资者对稳健收益和低波动策略的偏好。此外,分红可以提升投资者信心和反映优质底层资产的专业经营。

有业内人士提到,一些特定基金类型如公募REITs等,其产品设计和合同约定也设定了定期分红条款。例如,今年3月31日,中金普洛斯REIT发布最新一次分红公告,对2023年剩余可供分配金额进行分红,实际分红金额1.05亿元,分红率约100%。自2021年6月上市以来,中金普洛斯REIT已完成7次分红,累计分配金额达到约7.67亿元,分红比例约占上市以来可供分配金额的100%,持续回馈投资者。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年内共有26家机构的分红金额介于5亿元至10亿元之间;13家分红金额介于10亿元至20亿元之间;6家分红金额超20亿元。具体到机构,华泰柏瑞基金年内分红17次,分红金额36.28亿元居首;其次是南方基金年内分红50次,分红金额25.14亿元;再次是博时基金年内分红63次,分红金额22亿元。

分红是否应该成为投资者选择产品的重要参考因素?国联基金认为,应理性看待分红,将其作为衡量基金业绩的参考而非唯一标准,投资者要重点关注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投资策略以及团队稳定性等关键因素。“例如,债基通常提供相对稳定的收益和分红,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而公募REITs则与房地产市场紧密相关,可能带来较高的分红收益,但也面临市场波动的风险,投资者应考虑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组合,降低单一资产类别的风险。”

2024-06-11 本报记者 马春阳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922.html 1 <p> 公募分红增长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