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畅通政策、人才与产业衔接——

促进科技成果落地开花

本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福森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全面投产的环保型储能设备电池组不仅可反复循环充电8000余次,还能将风力、光伏的不稳定能量储存起来,输出稳定电能。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晓伟介绍,江苏客商已与公司签订3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

相隔不足1公里的金博减振科技有限公司内,加工设备高速运转,一个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气弹簧正快速下线。公司董事长魏红义说,订单供不应求,预计今年销售额超过3.5亿元。

火热销售的背后是持之以恒的科技创新。近年来,淅川县把先进制造业作为产业强县的“顶梁柱”,不断推动汽车零部件、现代中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四大产业集群在技术改进、科技创新上发力,做强主导、做大链群、做优载体,发展新质生产力。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淅川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5.8亿元,增长7.3%,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4亿元,增长14.3%。去年以来,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数量、投资额度分别增长139%、107%。

淅川县县长王兴勇介绍:“聚焦解决重大产业技术难题,我们谋划建成了河南省汽车减振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工程技术中心13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6家、省级创新平台29家,并在意大利、上海等地建立了30余家技术研发中心、研发平台和‘科创飞地’。”

近年来,淅川县先后出台《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关于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在顶层设计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连续多年拿出千万元资金,对淅水集团、金博橡塑有限公司等一批在技术改进、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企业予以奖励。

政策、人才与产业链的顺畅链接,让一大批科技成果实现了从“书架”到“货架”的转化。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志军告诉记者,以前电控悬架系统减振器被国外公司垄断,通过县里的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了190余名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硕士和专业人才,成功突围这一核心技术。

2024-06-11 本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河南淅川畅通政策、人才与产业衔接——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907.html 1 <p> 促进科技成果落地开花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