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多选题中觅商机

□ 杜 铭

“百亿补贴”“9.9元咖啡”……各种优惠促销活动层出不穷,必胜客、海底捞等中高端餐饮企业近期又纷纷推出平价子品牌,主打性价比。端午节来临,加上提前开始的“618”促销活动,各平台都强化了补贴力度,有电商提出口号“多快好省”“又好又便宜”。

既要质量好,又要服务优,还要价格低,愿意找“平替”、花钱更谨慎、要求没降低——这届消费者“既要又要还要”的诉求可能同时得到满足吗?

联想到经济学里有个“不可能三角”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提出,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性这三大政策目标,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实现三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结合实证进一步提出了“不可能三角”理论。由此推开,人们在很多场景下会用类似提法:找工作很难“钱多事少离家近”,找对象很难“帅气多金又专一”,投资理财很难收益高、安全性强、流动性又好……“不可能三角”似乎无处不在。

资源毕竟有限,很难同时满足所有目标,且不同目标之间可能排斥或冲突,只能权衡利弊、作出取舍。拿理财来说,定期存款和国债能保本,收益固定,但流动性差,提前支取会损失利息;活期存款可以随时支取,流动性强,但收益低;理财产品、股票基金可能获得的高收益则伴随着高风险,谁也不能打包票稳赚不赔。

消费者的诉求背后,其实是希望质量、服务、价格之间构成一个“可能三角”。

为了努力满足消费者的诉求,很多商家都在尽量寻求平衡点。一种办法是通过做大做强,发挥规模效应,降低边际成本,在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的同时,努力把价格降到对手难以企及的“地板价”。无论是“9.9元的咖啡”,还是几元钱的奶茶,都是通过集团化采购、自建供应链压低成本,用相对更低的价格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给消费者物超所值的体验。

另一种办法是精准筛选细分市场对症下药。嫌酒店价格贵,又不愿意住青年旅舍,于是一种极简经济酒店应运而生。相比普通酒店,它没有独立卫生间,从而降低了相应的投入成本;相比青年旅舍,它又有独立房间,有网络又干净,满足了刚需人群和部分游客的需求,成为住宿业新宠。

此外,商家也正通过拥抱全新技术手段降本增效。经过电商场景与消费者心理训练后的人工智能,既可以高效提供智能咨询与导购服务,还可以用低成本生成场景丰富多样的产品展示图与宣传视频。

对于消费者来说,享受到有一定品质、价格也平易近人的商品和服务,正是消费升级带来的红利;没有在国内超大市场“卷”出来的经历,也难有如今在全世界都是“抢手货”的中国制造。

消费者的“既要又要还要”,虽是压力,也不妨将其看成一种动力,甚至其中还蕴藏着机遇,值得商家去洞悉并把握。

2024-06-09 □ 杜 铭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849.html 1 <p> “不可能”多选题中觅商机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