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刻刀让竹子说话

柳 文

孟夏时节,荷叶铺满竹雕馆院内的池塘,在阳光照耀下,宛如撑起数把玉伞。在这些“玉伞”旁,发如皓雪的罗启松宁心静气,以劈篾刀去青取簧,精细处如走丝,粗犷处似劈斧。

“想不到其貌不扬的毛竹,还能做成这般神奇的艺术品。”笔者的打量和疑惑,让罗启松打开了话匣子。

罗启松是土生土长的浙江台州黄岩人,从小在雕梁画栋的老房子里长大,对栩栩如生的雕画很是痴迷。近竹而居,他喜欢上了竹刻,打小师从民间艺人,学得一手精湛的翻簧竹雕手艺。

黄岩翻簧竹雕,是台州地方传统雕刻艺术之一。因其雕刻在毛竹内壁的簧面上而得名,亦称贴簧、反簧。所谓“簧”,就是指毛竹锯成竹筒再去节去青后剩下的竹簧部分。2008年6月,黄岩翻簧竹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翻簧竹雕工艺难在哪儿?”罗启松没有直接回答。只见他刀下走线粗中有细、疏密结合,在厚度不到半毫米的簧面上层层雕刻,越薄越雅,纤毫毕现。

距罗启松不远处的竹雕馆内,几位手艺人正刨去大毛竹的青皮和竹肉,通过分层开片,翻出仅有1毫米厚的竹琶。不一会儿,他们将竹簧破开,放在锅内煮,然后软化压平,用胶将竹簧胶合在木板或竹片制的半成品坯上,刨平成型。

手艺人解释,这就是“翻簧”的过程。他们在上面进行的深雕或浅刻,便称之为“翻簧竹雕”。整个制作过程要经过刨平、胶合、制坯、造型、整修、印花、雕刻、镶嵌、彩绘、喷漆等多道工序。

“我20岁出头就进了翻簧厂,如今握刻刀已逾60年。”罗启松说,制作翻簧时保留竹节翻出竹簧,用三棱雕刀进行雕刻,这是黄岩翻簧竹雕的独有技艺。此外,翻簧竹雕技艺还是一门综合艺术,绘画、雕刻是基础,“好在自小临摹名家画谱,打下了国画底子,在绘画和雕刻手法上可以互鉴融通”。

精湛技艺还得后继有人。如今,罗启松的第二代、第三代传承人也进入大众视野。

去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岩翻簧竹雕第五代传承人罗文弛荣获第七届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在第十一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两件精美的翻簧竹雕作品《佳人爱弈图》博古盒和《观音造像》台屏获得一金一银两项大奖,均出自黄岩启松翻簧名家工作室。

受父亲罗启松影响,从小就感受到翻簧竹雕艺术魅力的罗文弛立志做好技艺的传承发展,用刻刀让竹子说话。

“翻簧竹雕传承的不仅是一种雕刻技艺,更是弥足珍贵的文旅资源。”罗文弛说。

立足日常生活场景需求、对接当地文旅资源、开发系列文创产品,罗文弛结合不同材质进行融合创新,走上了一条多元化、产业化与商业化发展的路子。“在活态传承中有效保护,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合理利用,这项非遗活化石才能融入日常生活。”罗文弛说。

2024-06-01 柳 文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442.html 1 <p> 用刻刀让竹子说话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