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理标志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

本报记者 孙亚军

从柳州螺蛳粉、宜宾五粮液、安岳柠檬到苏格兰威士忌酒、意大利帕尔玛奶酪……世界各地地理标志产品不仅蕴含着巨大商机,也体现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软实力。5月30日至5月31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城市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论坛大会”在四川成都举办,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地理标志及里斯本体系的作用和贡献”分论坛现场,与会嘉宾围绕地理标志建设展开讨论。

“地理标志是优质产品生产者开拓新市场、改善生活的重要品牌工具,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解决方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表示,对于消费者而言,地理标志意味着质量、真实性和文化象征。

地理标志的认定和管理不仅关乎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也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958年通过的《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是近代以来首个完全聚焦于原产地名称保护的国际公约,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设置了注册制度,凡是获得登记或注册的原产地名称可在所有的成员境内受到同等保护。王彬颖表示,里斯本体系为地理标志的国际注册提供了实用且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目前已为44个缔约方提供保护,覆盖多达73个国家。

地理标志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蕴含巨大潜力。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食及营养司地理标志专家瓦莱丽·皮埃普佐尼克指出,地理标志在促进行业、地域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优势显著,自2007年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一直与多个合作伙伴合作,利用地理标志作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比如,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发布了很多指南、政策简报等,帮助利益相关方共同促进区域发展和地理标志体系建设,并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和援助来更好地保护地理标志产品。

近年来,中国在地理标志保护的政策、法规、实践等多个方面都迈出了坚实步伐。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地理标志和官方标志保护处处长王琛表示,自1985年加入《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起,中国就承担起保护成员国原产地名称和地理标志的义务。如今在地理标志的制度建设、执法保护、保护体系建设、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比如,在地理标志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积极落实《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中欧、中法、中泰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不断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已累计实现244个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完成第二批350个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公示。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加快建立对标国际、有中国特色的地理标志专门保护制度,加强以地理标志注册的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保护,进一步加强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密切中外合作作出新的贡献。”王琛说。

2024-06-01 本报记者 孙亚军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424.html 1 <p> 全球地理标志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