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拓宽中日韩经贸合作空间

本报驻首尔记者 杨 明

在当地时间5月27日举行的第八届中日韩工商峰会上,多位中国企业家高度评价了中日韩合作启动25年以来,三方经贸合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为未来发展方向献计献策。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认为,中日韩相对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已成为推动三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自中日韩合作机制开启以来,三国间贸易总额从1999年的1300亿美元左右增长至近8000亿美元。中日韩经济结构互补性强,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链发展格局,深化经贸合作对各国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恒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华表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发展与合作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日韩产业界应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交流合作。

中展集团董事长林舜杰称,作为亚洲三大经济体,中日韩三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经贸往来密切。加强中日韩供应链合作,将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三国乃至全球经济复苏。

为推动中日韩经贸合作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企业家纷纷畅谈自己的真知灼见。

一是深化贸易合作,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李东生表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也是首次将中日韩三大经济体纳入同一框架。通过充分利用RCEP合作机制,中日韩三国不仅能深化经贸往来合作,也有助于稳定区域供应链体系,应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未来中日韩企业应携手深化能源化工合作,发挥好三国产业链紧密联系这一优势,把握市场消费升级需求,提升能源化工原料、产品贸易合作水平。”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东建议。

二是加大低碳环保合作,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陈建华指出,围绕碳中和与绿色发展,中日韩可以共建、共享低碳和零碳实验室、环保研究院等平台,加快产业绿色化进程。

赵东建议进一步探索合作模式,实现规模化、效益化发展。他表示,三方应深入挖掘绿色低碳、高端化工、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协同推进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制定等领域的发展。

李东生认为,在能源转型方面,中日韩三国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TCL未来希望能与日韩光伏企业加强合作,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三是发挥各方产业优势,推动科技创新领域合作。赵东提议,应发挥好三国间技术相通、场景互补的优势,加强石油化工能效提升、新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氢能利用等技术创新合作,共同提升产业竞争力。

陈建华表示,中日韩应加强人才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开展前沿技术攻关与产业化落地。

李东生认为,在近年面对新一轮科技变革与产业革命浪潮中,中日韩企业均加快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布局发展,未来可加强合作,加速创新成果落地。

2024-05-28 本报驻首尔记者 杨 明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5206.html 1 <p> 拓宽中日韩经贸合作空间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