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佳木斯加快产业发展

□ 本报记者 吴 浩

位于佳木斯市的中建材佳星玻璃(黑龙江)有限公司,智能机械臂正在工作。本报记者 吴 浩摄

近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经济运行传来喜讯: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居黑龙江省首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同样居全省首位,实现首季“开门红”。

今年,佳木斯储备重点项目652个,总投资97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29亿元。其中,新引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2个,是去年的3.2倍。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反映出佳木斯正奋力实现从“开门红”向力争“全年红”的目标迈进。

佳木斯市委书记丛丽表示,佳木斯坚持农业立市、工业强市、创新活市、开放兴市,以“第一工程”的战略态度谋划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千百十”产业量级提升工程,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一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围绕延链补链招商

4月初以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实现全面开工重点项目440个,总投资631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43亿元,涵盖粮食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旅游康养等众多领域,一批批好项目、大项目落成、动工。

走进桦南县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桦南龙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再次投资建设的年产4万吨甲基亚膦酸二乙酯项目主体建筑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该项目与黑龙江鸿展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玉米燃料乙醇项目毗邻,并构成上下游关系,每年能够消化鸿展公司所生产的乙醇1万吨。

企业负责人刘晓生告诉记者,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项目达产后,公司将成为全国甲基亚膦酸二乙酯生产规模最大的农药、医药中间体供应企业,生产甲基亚膦酸二乙酯4万吨,预计年产值32亿元。

精细化工产业是桦南县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桦南县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推动精细化工产业发展。2023年,桦南县精细化工产业实现总产值45.6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8.8%以上。桦南县围绕“1+3+N”产业布局,持续完善29个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今年一季度,桦南县实际利用内资完成18.9亿元,同比增长40.8%,完成额位列黑龙江省内各县市第一位;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40万美元。

桦南县推进产业链招商的做法是佳木斯招商引资工作的缩影。佳木斯紧紧围绕“千百十”产业量级提升工程,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下设16个产业招商专班,坚持以产业链招商为主线,绘制27条产业链图谱,围绕农机、电机、建材、生物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强原链”招商上项目;围绕口腔医疗产业、卫星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建新链”招商上项目;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骨干产业“补短链”招商上项目,大力培育具有佳木斯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一季度,佳木斯实际利用内资完成140.6亿元,同比增长41.09%;实际利用外资完成620万美元,同比增长10.7%,实现了招商引资一季度“开门红”。“为推动全年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我们每季度将举办一次招商项目‘擂台赛’,晒成绩、看成效、比成果。同时,充分发挥佳木斯市招商引资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作用,通过‘红黄绿’预警机制,对全市各类招商活动签约项目全程跟踪推进,做好招商‘后半篇文章’。”佳木斯市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副局长谷铁峰说。

带动产业集群蝶变

近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上,位于佳木斯市前进区的哈电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电股份”)榜上有名。

电机装备产业是佳木斯推进“千百十”产业量级提升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佳电股份作为佳木斯电机装备产业“链主”企业,积极推动产业链条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不断壮大当地电机装备配套产业规模与电机产业核心圈,加快形成强强联合、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2023年,佳电股份参建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该工程主氦风机设备是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统安全特性的高温气冷堆核心设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佳电股份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汉成介绍,今年,佳电股份主氦风机成套产业化项目将完成厂房建设和设备调试,其中国内首个主氦风机试验台架已建成,作为完成主氦风机气动力学试验的重要装置,将为我国核能技术发展,主氦风机产业化、规模化提供坚实保障。

走进佳电股份建设的全国首个高压数字化车间,科技感十足:无人驾驶的AGV运输车、自动化的装配平台、超高精度的定转子合装机、灵活高效的智能提升装置……凭借众多智能加工设备,车间操作工人只需在触摸屏上输入指令,就能实现生产全过程智能管控。

“我们将持续推动电机装备产业的创新提质、扩效增量,集中力量与优势发展电机装备产业的新质生产力,突破一批电机领域关键技术,全力带动全市电机产业集群蝶变。”哈电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佳电股份董事长刘清勇说。

今年一季度,佳木斯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居黑龙江省各地市首位。“佳木斯将持续推进‘千百十’产业量级提升工程,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谋划未来产业,加快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汇聚新动能。”佳木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国宏利说。

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面向未来,佳木斯正在大力发展卫星产业。有“祖国东极”之称的佳木斯,是我国陆基航天测控网三大重要骨干支点城市之一,与三亚、喀什形成陆基卫星测控“大三角”,能够最大化满足卫星测控空间和国土地面接收范围,汇聚海量空天信息。

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赋予佳木斯卫星应用中心的功能定位,佳木斯正加快发展卫星测控及应用产业,构建以卫星测控、数据应用“双轮”驱动,上下游产业延展的卫星产业格局,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黑龙江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不久前,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卫星测控基地项目落地佳木斯市前进区南岗村。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CEO董玮说,项目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拟建设商业卫星测控指挥中心和卫星地面站。公司将持续强化地面站网能力建设,打造适应未来发展的测控服务平台。

佳木斯依托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和应用场景等优势,已落地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北斗导航仪、商业卫星地面站及区域应用服务中心、重兴机械高端中大型卫星平地机4个卫星产业项目。今年,佳木斯计划落地陕西星邑—抚远市卫星地面测控站、上海垣信—抚远市卫星地面测控站、抚远市卫星地面测控及应用产业园、前进区卫星产业园等10个项目,总投资24亿元。

记者在佳木斯采访时,恰巧遇到了前来洽谈合作的杭州航天星寰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廷。“现在全国卫星产业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佳木斯专门成立卫星产业专班,营商环境优良,我们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刘永廷说,佳木斯作为农业大市,具有卫星应用的广阔场景。

据介绍,佳木斯市力争3年内全市卫星产业项目达到20个,卫星测控年营收实现12亿元,带动下游应用产业形成25亿元的产业规模。到2030年预计建成卫星测控基地20个,卫星测控产业实现产值30亿元,卫星应用产业年营收实现60亿元,努力打造全省甚至全国领先的卫星测控及应用产业高地。

“佳木斯坚持把卫星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卫星技术深度应用,有效赋能农业数字化转型,全力推动卫星应用产业聚能成势,为佳木斯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丛丽说。

2024-05-21 □ 本报记者 吴 浩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4845.html 1 <p> 黑龙江佳木斯加快产业发展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