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河南济源一季度进出口总值超百亿元——

自主品牌破圈出海

本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近年来,河南省济源示范区大力实施制度型开放,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进出口总值屡创新高。今年一季度,济源进出口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9.8亿元,同比增长13%。

银锭、金锭、水处理剂是济源出口商品中的“老三样”。金属型模、石油钻具、金属轧机则被称为济源出口的“新三样”。近年来,济源外贸企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涌现出一批新兴外贸企业,成为当地外贸的新生力量。一季度,济源金属型模、石油钻具、金属轧机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7.8%、1.5%、46.3%。“新老三样”合计出口30.4亿元,同比增长29.4%,占出口总值的96.2%。

无论“新三样”还是“老三样”,都离不开政策的强大支撑和相关部门的全力服务。济源清源水处理有限公司进出口部业务员王丽表示,在济源商务部门和济源海关帮扶下,该公司取得海关高级认证(AEO)企业证书,相当于在国际贸易中拥有了“金字招牌”。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济源海关挖掘AEO培育重点企业,建立AEO梯队培育名单,加大对相关企业培育力度,采用“挑选一批、培育一批”“成熟一家、申报一家、通过一家”的培育方式,助力更多优质外贸企业加入海关高级认证“朋友圈”。济源还成立服务专班,“一对一”开展帮扶指导,指导企业建设符合欧盟标准的出口基地和生产车间,办理海关知识产权备案,拓展品类。

济源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侯三元介绍,在相关部门指导下,该公司在出口企业注册备案和自营进出口两方面实现零的突破,去年蔬菜种子出口164.7吨,远销10余个国家和地区。

高质量的开放平台是外贸发展的重要基础。济源率先在全省设立外向型经济服务中心,建立公共检测平台,实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外贸业务全覆盖,开创河南省外向型经济一站式服务先河。

济源示范区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张媛媛介绍,众多“济源造”破圈出海的背后,也离不开当地多年来持续建设出口自主品牌体系。围绕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济源出台《进一步做大做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实施方案》等文件,在培育龙头、招商引资、园区共建、人才引进等方面重点扶持,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围绕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延链补链,进一步扩大加工贸易进出口。

2024-05-20 本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河南济源一季度进出口总值超百亿元——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4762.html 1 <p> 自主品牌破圈出海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