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民营经济发展实现“三个历史新高”——

政策惠企添活力

本报记者 马洪超

吉林省长春市近日透露,该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实现“三个历史新高”——截至去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53%;民营经营主体突破154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7%);主营业务收入达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0%)。

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表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比全国发达地区和同等城市,长春市民营经济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层次仍然偏低,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例不高;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仍然不强。下一步,长春市将强化问题导向、短板意识,下大力气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障碍,最大限度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为此,长春市近期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37条”和相对应的政策措施“18条”。据悉,长春市级财政将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设立3亿元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对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阔且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一定水平的企业给予奖励,并鼓励经营主体升级,全面推动“个转企、小升规”。

多数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鼓励引导其加大研发投入、走向创新驱动,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长春市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全市80%的高新技术企业、93%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30%的科技成果来自民营企业。据悉,长春市将进一步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对首次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对首次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分别给予100万元、200万元奖励。

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该公司享受出口退税1050万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000万元。该公司财务部部长刘宇雷表示:“公司在办税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部门‘一企一策’精细服务,及时化解了相关难题。”

长春市提出,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建成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并运营1年以上的,按照项目硬件和软件投入总额的20%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30万元、50万元奖励。对此,吉林省通用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吉宝深表认同。他说,公司数控加工中心、数控压装机等设备的性能指标已达到或超过行业同类产品水平,近3年共获得实用新型专利79项,发明专利11项,成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工厂。

“今年,力争实施1000个以上‘智改数转’项目,推动600户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建成15家‘小灯塔’工厂。”长春市工信局局长赵明瑞透露。

根据长春市最新发布的政策,该市将持续深化驻(助)企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强化金融服务保障、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制度,完善信用激励机制,提升纳税服务便利度,实现主要涉税服务事项100%网上办理、“非接触式”办税比例达到95%以上,进一步助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05-18 本报记者 马洪超

长春民营经济发展实现“三个历史新高”——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4679.html 1 <p> 政策惠企添活力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