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算力券要算好“两本账”

算力资源本身是一种有限资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软硬件建设水平。正因为此,发放算力券要算好“两本账”,科学评估算力券发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算力券的调节作用,用好用足有限的算力资源,真正让好钢用在刀刃上。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不少地方出台了算力券政策,以发放算力券的方式,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算力使用难题,鼓励广大企业加强算力投入,推动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发放算力券虽是一种政策创新工具,其本质仍是以政府补贴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与创新,类似于大家熟悉的消费券。不过,算力券面向的是市场经营主体,在申请上有门槛,在使用和监管上也更为复杂。

成都是最早进入算力赛道的城市之一。去年1月份,成都印发了全国首个算力产业专项政策——《成都市围绕超算智算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率先提出算力券发放计划。此后,北京、贵州、甘肃庆阳、湖北武汉、江苏无锡等地陆续出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发放算力券的举措均被纳入其中。领跑数字经济的杭州甚至还提出要“创新推出算力券”,将人工智能时代的算力成本降到全国最低。

算力券兴起的背后,是各地对于打造算力产业、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视与决心。作为数字时代的生产力,算力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与后劲。有市场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企业正在使用或计划在未来3年内使用人工智能,由于建设算力硬件成本高昂,有74.5%的企业期望未来可以采用具备公用设施意义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基础设施。显然,发放算力券的方式填平了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沟壑,契合了当前算力市场发展的实际,也有利于广大企业尽快“上云用数赋智”,促进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从部分地方的实践看,算力券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受到供需两端企业的欢迎。以算力券政策为引导,北京市已有10余家算力服务商参与算力互联互通和运行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12家算力服务商入选“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将大数据作为未来发展新名片的贵州,算力券计划启动不到3个月,已有百余家企业申请到算力券,其中民营中小企业申请尤为踊跃。

加快盘活和促进数据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体现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当前,算力券已成为地方推动算力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抓手,有助于进一步调动广大经营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运用算力资源的积极性,在为算力产业注入更多活力的同时,加快新型要素的高效流通与优化配置。

需要指出的是,算力本质上是数据的处理能力,算力资源本身也是一种有限资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软硬件建设水平。正因为此,发放算力券要算好“两本账”,科学评估算力券发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算力券的调节作用,用好用足有限的算力资源,真正让好钢用在刀刃上。

发放算力券要量力而行,不能一哄而上、盲目跟风。地方主管部门要明确算力券的发放对象、使用范围,建立算力供需有效对接机制,确保算力券发放给真正需要的企业和机构。还应加快构建算力券的管理使用机制,从申请、审核、发放、使用、监督等各个环节,确保算力券的合理使用和实际效果,不能把算力券异化为在市场上流通的有价证券或金融工具,确保算力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

2024-05-18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4670.html 1 <p> 发放算力券要算好“两本账”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