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城共融共生
——青岛市崂山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蔚蓝色的大海卷着细浪拍打着礁石,从海边山下到山腰的梯形茶田一片嫩绿,山腰到山顶的树林郁郁葱葱,溪水从大山深处流淌出来清澈见底……走进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近日,第十九届崂山茶节暨第三届崂山茶谷雨开采节开幕,在为期一个月的节庆期间,还安排有茶田音乐会、茶乡露营、禅茶市集、非遗文化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无论是举办茶节还是各种活动,都是基于崂山优质的生态。近年来,青岛市崂山区走出一条以生态为底色,保护发展协同并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悉心保护
崂山区优质的生态源于崂山人悉心的保护。多年来,崂山周边禁止任何工业项目上马,迄今仍然坚守着这一铁规。
“我们村曾经有两个电子元器件企业,虽然没啥污染,也搬迁走了,即便是我们村百年前就开始发展的汽车运输业,也搬迁到了外地。”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大河东村党委书记朱崇波告诉记者,他们村有9300亩山林,还有大河东水库,为了保护这片山水,他们舍弃了很多发展机会。“这些年拒之门外的项目少说有几十个。目前,村里只保留了水产业、茶产业和民宿业。”
要保护好崂山的山海林田水,仅靠限制工业项目远远不够。崂山周边有水产养殖、港口码头,还有众多城镇村庄,如何治理好生产和生活污染,是保护好崂山的一个大难题。“从2021年开始,我们以‘美丽海湾’创建为目标,着力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排查整治297个入海排污口,对养殖尾水进行在线监控,对海边垃圾进行彻底治理,把破旧的海岸整修成海边公园,形成美丽的海滨风景线。”青岛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崂山大队四中队负责人叶庆春告诉记者,特别是14个渔港通过治理面貌焕然一新,“过去的渔港是满地臭鱼烂虾破渔网,现在的渔港垃圾管理规范,通过修建管道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污水问题”。
对生活污水的治理,崂山区更是下了大力气。“市政管网覆盖的区域,污水全部接入管网,而崂山深处有很多村庄管网到不了,我们就通过修建小型污水处理站标本兼治。”叶庆春说,截至2022年底,崂山区投资11.75亿元建成污水处理站42座,污水提升泵站62座,完成99个农村社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很多村庄高低不平,施工难度大,我们铺设了总计1500多公里的污水管线,基本解决了沿海排污口的直排问题。”
不遗余力地综合治理,让崂山山更绿、海更蓝、水更清。近5年来,崂山区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持续保持100%,崂山湾在山东省美丽海湾创建中名列榜首。
相互赋能
小心翼翼保护生态的同时,该怎样发展产业?崂山区的做法是: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做强优势产业。
崂山茶就是他们着力做强的优势产业之一。崂山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山海茶产区,崂山茶生长周期长,加上被富含矿物质的天然泉水滋养,其味道香甜醇厚。
在崂山大河东茶场,采茶工们正忙着在茶园里插上粘虫板。大河东茶场有120亩茶园,是南茶北移最初的茶田之一,被誉为“崂山茶源”。目前“鸠坑”和“福鼎大白毫”是种植最多的茶树品种。“这些品种耐寒抗冻,受季节影响较小,适宜在北方种植。”朱崇波说,今年大田春茶的品质和产量都不错,他们茶园的预订量已经超过三成,很多都是回头客。
“崂山茶目前共有2万多亩,总产量1500吨左右,从业人员有2万多人。”崂山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超说,崂山茶主要种植在山区,受土地面积限制种植不多,必须下大力气把品质做优、品牌做响,提高亩均收益。“我们特别重视培训,从种植到加工,培育茶农和茶企做优做精。我们与中国茶叶学会合作成立专家工作站,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选育优良品种、研发茶叶新品。我们还注册了区域公用品牌,做强‘崂山茶’品牌,目前品牌价值已达15.98亿元。通过这些组合拳,崂山茶亩均产值达3万元。”
走进大河东村茶场,迎面是高高的仿古门楼。往里走,平整的石板路延伸到每一块茶田。茶田高处,坐落着一幢茶博物馆。郁郁葱葱的茶园里游客众多,有的在采茶,有的在听专家讲课……“这是我们茶园景区化的尝试,目标是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做响崂山茶品牌。”刘超说。
民宿产业是崂山的另一张亮丽名片。走进位于流清湾的沙子口街道西麦窑村,沿着石板路漫步,满眼全是民宿。“我们村共160处房子,115处改造成民宿,三分之二都是城里人来此创业的,现在每年入住超过10万人次,民宿收入3500多万元。”西麦窑村党总支书记唐盛佳说。
流清湾是崂山区的一个美丽海湾,沙细浪缓,风景秀美,如今已形成拥有286家民宿、3000多个床位的民宿群,每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我们正在规范民宿产业的服务和价格,目标是打造一个闻名国内外的度假湾区。”沙子口民宿产业联盟会长单冰说。
在崂山,民宿产业已形成大大小小多个集群,总数近千家。崂山民宿和崂山茶都已成为与崂山景区旅游深度融合的产业,形成了相互促进、彼此赋能的发展态势。
创新模式
崂山是一座海上名山,但在崂山深处远离大海的地方,缺少了海这一重要资源,如何扬长补短?青岛崂山区北宅街道创出农文体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没有海,我们有山、有林、有果,空气好、水好、生态好,特别是我们邻近青岛市区,因此,我们把北宅定位为‘青岛的城市后花园’。”北宅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立园告诉记者,北宅各种杂果有70多万株,其中樱桃有55万株,依托这些资源禀赋,北宅坚持“樱桃+”的发展理念,举办了樱桃节、露营季、百果采摘节、金秋休闲体验季、自行车山地爬坡赛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延长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全年节庆活动不断线。
融合发展理念带动了多种业态落户。“这几年,北宅的民宿、咖啡馆、露营地等新业态发展很快,辖区内现有民宿100余家、露营地20余家、农家宴170余家、研学基地(营地)10余个、咖啡店90余家,很多都是市里人或者外地人来创办的,极大丰富了融合发展的经济生态。”北宅街道党工委宣传统战委员徐乐说。
咖啡店店主蔡亚男就是被北宅融合发展理念吸引来创业的。她的咖啡馆除了卖咖啡,还开设有面向商家的咖啡豆烘焙加工以及咖啡研学、咖啡培训等。“我们现在每年销售烘焙咖啡豆60吨,研学培训数千人,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环境好、离城市近;另一方面是融合发展聚集了更多人气,给我们的业态带来了助力。”
融合发展让北宅人气倍增。“过去,来北宅的游客最多时也就160多万人次;如今,各种农文体旅业态吸引了更多人前来。2023年,到北宅的游客达287万多人次,拉动经济收入14.5亿元,实现了游客尽兴、村民增收、街道人气更加兴旺、新兴业态借势腾飞的‘多赢’局面。”徐乐说。
随着融合发展的深入,北宅街道又整合了村庄、山峰、产业等资源,规划“五谷九峰”的总体发展蓝图。
“截至2023年底,已投资2.79亿元建设完成19个重点项目,依托12个村庄的特色旅游资源,重点扶持建设了大崂樱桃谷、天一顺生态园、蓝莓园、天籁谷生态观光园等一批精品景区和休闲农业点,打造大崂、凉泉、南北岭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我乐等7个省级旅游特色村,成功创建了‘百果溪谷’乡村振兴省级示范区,让生态‘颜值’变成了经济‘产值’。”北宅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涛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打造第二个“谷”——华楼慢悠探险谷,将依托华楼风景区与周边6个村,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建设,“我们将着重发展冬季滑雪、夏季滑草、多肉研发和科普研学基地,以及矿坑攀岩、露营等业态,形成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