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硅谷向新而行
有人说,西湖之畔的杭州是“风景天堂”,钱塘江畔的杭州则是“硅谷天堂”。
向后翻腾360度,双脚顺利落地,自动微调后平稳站定……在日前举办的2024年英伟达图形处理器技术大会上,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研发的人形机器人亮相,行云流水般完成一整套后空翻动作。这款产品作为全球首款全尺寸电机驱动的可后空翻人形机器人,引来业界广泛关注。
“即便是受到强大外力冲击,它也能快速调整姿态,保持身体平衡。”宇树科技创始人兼总经理王兴兴说,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赋能,机器人行走和平衡均通过自主计算完成。
宇树科技所在的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杭州高新区”),位于钱塘江南岸,是全国人工智能产业重镇。作为杭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核心区,杭州高新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持续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融合应用。目前,杭州高新区构建起体系完备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培育引进相关企业150多家,重点企业营收超1800亿元。
完善全产业链
平衡性,是智能机器人研发过程中的技术难点。王兴兴告诉记者,相较四足机器人,两足人形机器人重心高、支撑点少,控制好平衡才能站得稳,品质方可立得住。
目前,宇树科技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交付阶段,备受海内外市场认可,不少高校和科技企业还积极对其进行二次开发。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表示,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深入各类应用场景,赋能具体的产业环节。“这个过程很难靠一家厂商独立完成,上下游应协同配合延伸产业链,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依托人工智能产业园和算力基础设施,杭州高新区已形成平台优势,发挥出创新集聚效应,“人工智能+”行动已不仅是常见的“AI+场景”应用,而是涉及全产业链。
机器视觉,是与工业应用结合最为紧密的人工智能技术之一,被称为工业制造的“眼睛”。长期以来,工业视觉技术被国外品牌垄断。郭寅与来自天津大学的师兄弟们走出实验室,组建团队,创立易思维科技公司,以机器视觉技术助推国内汽车制造领域智能化升级。
郭寅说,企业在机器视觉领域站稳了脚跟,产品走进300多家整车厂。如今,又进入新赛道——轨道交通运营维护端的机器视觉应用。不久前,这项新技术已在广州地铁投入使用。
据了解,杭州高新区正与萧山区密切协作,建设“中国视谷”,共同打造视觉智能全产业链。目前,“中国视谷”集聚了800余家视觉领域企业,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6家。
从前沿探索到落地应用,人工智能创新场景不断拓展。杭州高新区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其中机器视觉、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技术水平全球领先。
提供算力支撑
算力140P,14亿亿次!位于杭州高新区海创基地的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规模、每秒可计算的次数正持续迭代。预计三期建成后,该中心算力规模将达到240P。
算力、算法和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要素。算力好比是人工智能的大脑,建设大规模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要素。
2022年5月,杭州高新区与华为公司开展合作,在全国较早布局算力公共基础设施,打造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该中心首席技术官叶一波表示,致力于为区域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提供强大算力,推动资源有序开放,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繁荣发展。
杭州谦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公共算力基础设施的受益者。“对中小企业来说,自建服务器设备投入很高,时间成本、经济压力都难以承受。”企业负责人王金鹏坦言,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购买算力用于产品研发,不仅降低了资金成本,模型训练速度也有保障,给客户的交付周期大幅缩短。
记者了解到,为强化算力供给,杭州高新区拟出台政策,对使用公共平台算力服务资源的用户,需要进行试用和迁移适配的,鼓励算力服务机构提供免费试用期、免费迁移适配服务;对使用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资源的企业,按照服务合同金额的50%,最高给予单个主体年度算力补贴100万元。
“鼓励企业、高校院所和第三方机构参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算中心合理布局,为大模型训练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杭州高新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田树军表示,目前正构建算网协同、融合调度、绿色低碳的算力支撑体系,不断提升“算力+算法”综合服务支撑能力。
政府有为,市场有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杭州高新区的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园,不同主体的名字并列挂在一起,既有政府主管部门、国企公共服务机构,还有科研院所和广大民营企业。一个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合体,正在钱塘江畔形成。
健全要素保障
专家认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对数据、算法、算力、网络基础等提出了新要求,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很有必要。
2023年底,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在杭州高新区启用。该中心通过建立资源、场景、模型应用的联动共享机制,保障入驻企业展示应用场景、进行实验探索及交流合作的各项需求。目前,该创新中心已入驻企业数十家,涉及大模型、医疗健康、工业检测等10余个行业场景,企业成立平均时间在3年左右,创始团队平均年龄约32岁。
年轻企业心无旁骛搞创新,充足的资金要素是前提。不久前,杭州一隅千象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杭州农行“科技e贷”,拿到500万元纯信用贷款,解了“资金之渴”。
为助力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杭州农行推出“科技e贷”,在对企业科研水平、团队实力、发展潜力等评价基础上,尽力满足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研发和生产经营资金需求。
杭州高新区出台政策举措,积极推动资金要素向人工智能领域流动。对人工智能企业自设立或引进3年内使用银行贷款的,将按照银行同期LPR利率给予利息补贴,补贴贷款额度最高达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