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能

本报记者 佘惠敏

核电运行安全国际大会近日在北京召开。据悉,核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中具有独特优势。中国制定实施了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的政策措施。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去年核电发电量为44万吉瓦时,占总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刘敬表示,中国从未发生过国际核事件分级二级及以上的运行事件,按照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综合指数,核电运行安全综合业绩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2022年、2023年分别有37台、33台核电机组达到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满分。

核能安全关乎产业未来,中国如何确保核能安全?

中国具有自主完整的核工业产业链体系,建立了安全稳定的核燃料供应保障体系,具备同时建设多台核电机组的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行经验,为核能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敬介绍,我国以创新驱动核能技术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大力推进核能科技创新和综合利用。本质安全度更高的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已在国内外规模化建设部署,“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有望于2024年内建成投运,小型模块堆、快堆建设稳步推进,核聚变技术创新研发不断取得突破。治理体系方面,中国已将核安全纳入总体国家安全体系,将确保核安全融入核能开发利用全过程。自上世纪80年代发展民用核能事业至今,逐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核安全法规监管体系,保持着良好的核安全记录。

刘敬表示,我国不断完善法规标准和政府监管体系,颁布实施核安全法,加快出台原子能法,形成了由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协同贯通、互为补充的核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建立了核安全监管部门、核工业主管部门、能源主管部门分工明确、协作有效的核安全政府管理机制,实现了对核设施选址、建造、运行、退役等各环节的安全、安保、应急管控全覆盖。

目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容量、在建核电机组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核电运行安全业绩、核能科技创新活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受到世界瞩目。

刘敬说,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核安全治理合作,取得显著成效。我国与美国合作建成核安保示范中心,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设立核安保、核与辐射安全领域的协作中心,成为地区乃至全球核安保、核安全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有关国家合作,先后帮助加纳、尼日利亚等国完成高浓铀微堆低浓化改造,为减少国际高浓铀使用、降低核扩散风险作出积极贡献;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华开展国际实物保护咨询服务(IPPAS)、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评估(IRRS)、核电厂运行安全审评(OSART)等国际同行评估,既有效提升了我国自身核安保、核安全能力水平,也为其他国家安全发展核能、和平利用核能提供了良好范例。

刘敬透露,作为核工业主管部门,国家原子能机构未来将统筹协调全行业优势资源,从三方面推进核领域国际合作,推动我国核能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核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和高水平开放合作双轮驱动、同向发力。推动创建一批专业化国际合作平台,持续扩大国际核科技交流合作,通过开放合作、协同创新,不断提升核能安全性、经济性、先进性,早日攻克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可控核聚变等世界性难题。二是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深度参与核领域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坚定维护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基石的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推进核安全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核安全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维护核产业供应链安全,持续推动建立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三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发挥我国核科技优势,主动搭建合作平台,推出更多“小而美”“惠民生”的核技术应用示范合作项目,与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共享核能发展成果,并发挥核科技优势,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发展、粮食安全、卫生健康、环境治理等挑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2024-04-29 本报记者 佘惠敏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3732.html 1 <p>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能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