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天津西青区向绿而行

本报记者 周 琳

春和景明,草长莺飞。走进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镇,翠绿的麦苗铺满田间,微风拂面,满眼郁郁葱葱。一幅风景秀美、美丽宜居的画卷正在津西沃土展开。

2023年,西青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4.1亿元,成为天津市经济大区,西青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十三五”期末显著提升,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100%,全面消除黑臭水体。2022年以来,西青区PM_2.5年均浓度明显改善,优良天数比率明显提高。

环境美、产业兴,西青区以产业转型为契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淘汰落后促转型

过去的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镇制钉产业发达。鼎盛时期,全镇有大大小小的制钉作坊和企业1000余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

“小散乱”的制钉企业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落后的生产方式也给当地生态保护带来挑战。

“过去,全镇常年灰蒙蒙一片,沟渠里常有黑乎乎的污水,空气里飘散着刺鼻的气味。车间里别提多脏了,满地都是油,走路都粘脚。”王稳庄镇二侯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鹏说。

王稳庄镇面临的生态环境挑战是西青区产业转型迫切性的缩影。经过调研考察,西青区政府部门迅速凝聚共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寻求转型发展。

以王稳庄镇为例,2017年以来,全镇集中整治工业集聚区9个,治理“散乱污”企业356家、环保不达标企业400余家、工业集聚区142万平方米。

虽然被取缔的“散乱污”企业众多,但王稳庄镇的制钉产业并未被“一棍子打死”。一些符合产业标准、达到环保治理要求、具有环保资质合法合规的企业,被统一迁入了保留下来的赛达工业园。

天津市信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首批进驻赛达工业园的制钉企业。公司副总经理颜舟说:“通过西青区政府部门的帮助,企业安装了环保油污过滤及防外溢设备、环保污水处理设备,通过了环评审批。搬到园区后,厂房扩大至4000平方米,设备增加了40多台,公司制作的高端钉子已出口到海外多地,利润明显增加。”

如今,赛达工业园作为西青开发区拓展区,成为以高端金属制品工业、汽车配件、食品加工项目为主的环保工业园区。2023年赛达工业园区总产值达125.09亿元,较2020年增长36.4%。

为守护一方“水绿天蓝”,王稳庄镇还推出了一系列配套举措:腾退土地3000余亩,提升1.9万亩土地垦殖率、利用率,新增耕地3491亩;累计绿化造林3.8万亩,栽植各类苗木260万株;实施退渔还湿工程,共计退渔7338.59亩,建立起了生态养殖循环模式;高效建成全域水网。

如今,王稳庄镇林草覆盖率达33.8%;镇域湿地面积占比11.2%;大气各污染物较2019年均下降12%以上,入海河流水质明显转好,成为西青区名副其实的绿色发展模范镇。

天津市西青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克军说,近年来,西青区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始终保持在91%以上。2023年,西青区完成18个场景63个“无废细胞”创建工作,以点带面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绿色农业强基础

过去,西青区部分地区采用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带来少数农业面源污染挑战。再加上传统农业附加值低,普通农户种粮、养殖牲畜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2018年,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来到天津市西青区,将绿色、智慧农业的“种子”种在津西土地,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盐渍土壤改良措施。

“刚来时,村民们对于我们提供的种子心存疑虑。后来,农技人员开始一遍遍引水洗田、翻地,又从品种挑选、种植方法和肥料选择等方面给农户授课,完成了科学插秧、土壤改良等农技培训,天津小站稻的种植效益得到了农户们普遍认可。”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天津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瑜说。

2023年,王稳庄镇小站稻种植面积近3万亩,品种涵盖天隆优619、津原89等,平均亩产量达1150斤。“王稳庄大米”“百年津沽”“隆平稻花香”小站稻等品牌在全国近4000家线下商超年销售量近1万吨,销售收入达2亿元。

王稳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高国祺说:“在2020年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基础上,王稳庄镇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智慧农业,以绿治乱、以碧净水、以金富农,让更多农户享受到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截至目前,西青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9%,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率超过9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3%。建成68.5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面积超过1万亩,再现天津西部鱼米之乡风貌。

天津市西青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田花说:“都市绿色农业是西青区发展的重点之一,全区着力推进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农业产业链低碳循环化,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目前,西青区立足现有资源禀赋,重点打造京杭大运河、子牙河、独流减河三条生态旅游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沿岸农旅产业发展。2023年,推介乡村旅游精品路线8条,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营业收入1.6亿元,白滩寺村被评为全国休闲美丽乡村。”

科技赋能增效益

好生态既能带动第一、第三产业比翼齐飞,又是吸引工业企业落户的“梧桐树”。

西青区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推动产业焕新。2020年,元气森林(天津)饮料有限公司在西青区注册成立,作为天津市首家“拿地即开工”的创纪录项目,元气森林天津厂建设周期仅有6个月,比行业普遍建设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减少了项目建造期的碳排放。

“工人穿的工作服是由26个这样的瓶子做的。”元气森林天津厂总经理顾雅蕾举着一个塑料包装瓶告诉记者,元气森林长期致力于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从升级污水排放、固废污染控制标准,到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全面打造创新型绿色工厂。

降碳增效的倡导者还有很多。日前,西青区大寺镇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该项目占地面积2346亩、总投资约5.16亿元,采用“水上发电+水下养殖”模式,是集渔光互补、光储结合、节能减排、智慧能源管理于一体的新能源电力示范项目。

“项目融合了国内诸多绿电技术,形成绿色能源输出、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和提高渔业经济收益的多赢新模式。预计每年可对外输送约1.5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2.56万吨、二氧化硫约24.2吨、氮氧化物约27吨,助力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及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金开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尤明杨说。

西青区大寺镇副镇长孙龙说:“大寺镇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充分展现碳中和示范效应,是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中坚力量,全镇以相关企业为链主,围绕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精准招商,创新‘光伏+’模式,推动光伏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在西青,普通百姓也能从绿色发展中提升获得感。比如,不久前开始建设的西青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被列入天津市20项重点民心工程。该厂处理天津市多个城区的生活垃圾,实现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等各类垃圾集中协同、循环利用处理。

“西青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PPP项目自确立后,农行天津西青支行开通‘绿色通道’,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从贷款申请到审批。作为牵头行组建银团,农行天津西青支行提供信贷支持超过5亿元。截至今年3月末,农行天津分行整体的绿色金融贷款余额在同业中率先突破700亿元。”农业银行天津西青支行负责人宋昭军说。

高克军说,下一步,西青区将继续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西青。

2024-04-27 本报记者 周 琳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93620.html 1 <p> 天津西青区向绿而行 </p> /enpproperty-->